自古民不与官斗,丈夫死的蹊跷,吴氏没胆子去报官,带着儿子躲回外地的娘家。
躲了一年多,吴氏已经走出丈夫横死的阴影,但二人的儿子却对父亲的死耿耿于怀,一直想查明父亲横死真相,为父报仇。
但时间久远,身为平头百姓,吴氏的儿子有意查明真相,也根本查不到什么,于是便想着报官,却被吴氏拦了下来。
儿子不理解母亲的做法,便暗自调查,意外之外的调查到了真相。
杀死父亲的,正是宰相家的二公子,林珙。
查到真相的儿子满腔怒火,要为父亲报仇,便去告官状告宰相公子谋害百姓。但吴氏娘家地区的刺史彭亭生是林若甫的学生,听闻有人状告恩师,便将吴氏的儿子投入狱中,大刑致死。
痛失丈夫和儿子的吴氏悲从中来,痛定思痛后,这才心中一横,只身一人重回京都,准备告御状。
来到京都的吴氏在城外稍作休息时,很“凑巧”的遇见了守孝结束回京的贺宗纬。
贺宗纬是听从信阳那边的命令的,在收到长公主的信件后,在其指使下偶遇吴氏,又通过一番言语,从吴氏嘴里打探到了消息。
于是,贺宗纬假装善心大发的安慰吴氏,说会替她讨回公道。进京后,他又凭借老师曾文祥大学士的关系,将吴氏安顿在了一位告老还乡的御史府第内。
此后的数日,常有人出入御史府邸,询问吴氏关于丈夫和儿子的惨剧,最后在收集到足够的证据后,都察院的御史集体上书,弹劾宰相林若甫谋害百姓。
林若甫本来就有奸相的名声在,此事一出,朝野哗然。在皇帝下令彻查此事后,吴氏被大理寺传唤,让她去大理寺述供案情。
而就在去往大理寺的途中,吴氏遭到了刺杀,恰好被游于街上的李承泽和李弘成救下。
这样一来,事情的性质更加严重了。所以在吴氏遇刺后的当天夜里,皇帝召见了太子和二皇子两个儿子。
庆帝……你们认为如何?
当庆帝冷漠的问出这个问题后,李承乾和李承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沉默。
沉默的他们感受到了庆帝的怒意和威慑力,半晌后,李承乾像是有些承受不了这种威压,喏喏开口:
李承乾回禀陛下,此事证据不足,而且宰相大人于国有功,不可轻信人言。
他低垂着头,没让人发现他冷漠又冷静的脸庞,诚惶诚恐的朝庆帝摆低了姿态。
庆帝你觉得呢?
庆帝没有对李承乾做出什么评语,而是转头看向沉默着的李承泽,眼中闪过一丝厌恶,冷冰冰的问道:
庆帝你当街救下吴氏,杀她的那些人,被你门下的剑客所杀。
庆帝你既然在场,倒是说说,这件事会是谁做的?
李承泽朝庆帝恭敬的一拜,平静的回答道:
李承泽儿臣与太子殿下看法一致。
李承泽宰相大人于过国有功,岂可因为一妇人的言语而断定罪行。
李承泽此事,还需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