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公主府,四周都是行色匆匆的仆从,杨万里看的一头雾水,询问着前面带路的王坠儿。
杨万里敢问王姑娘……为何府上的仆从如此忙碌?
这个杨万里一来,晋阳公主后面基本上就会显得烦躁。在公主身边伺候这么久,擅长察言观色的王坠儿自然而然的就看出来杨万里不讨公主喜欢……至少公主是不喜欢这个烦人精似的杨大人天天上门拜访的。
王坠儿公主将要返京。
主子不喜欢的人,王坠儿也不打算讨好,只是客套而疏离的抬着下巴,简言意骇的说了几个字。
杨万里多谢姑娘告知。
杨万里了然的点点头,没有在意王坠儿冷淡的态度。
其实他也知道自己的行为挺讨人嫌的,有事没事的就登门拜访,虽然礼数是做足了,但次数太多,就挺烦人的。
但碍于小范大人的吩咐,他还是锲而不舍的硬着头皮上门拜访。
现在这位脾气古怪但性情却温和的公主回京了,他的压力也少了很多,可以不用厚着脸皮上门没事找事,实在太好了!
他的脸上不自觉的挂上笑容,和王坠儿来到了后院,见到了靠着围栏观赏熊猫的李明达。
王坠儿公主,杨州同到了。
将人带到,王坠儿朝回过头来的李明达行了一礼后,又匆匆忙忙的赶去做回京的准备。
光天化日之下,她也不担心杨万里对公主做什么,反正周遭都有人来往,谅他不敢无礼。
王坠儿离开之后,杨万里看向李明达,罕见的从她脸上分辨出真心的笑容,不由得有些惊奇和感慨。
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个脾气古怪的公主笑过,如今一见,便也觉得对方笑得时候明媚动人,总算是像一个正常的姑娘。
杨万里公主看上去好像很高兴。
他笑眯眯的看着李明达,心里松了口气。
说句大不敬的话,相处的这段时间,他是有些将她当小妹妹对待的,眼下看见她心情愉悦,他也跟着开心。
李明达嗯。
李明达抿唇笑着,微微点了点头,有些欢快的说道:
李明达我要回家了。
她要回家和家人团聚,当然很开心。那种愉快几乎压过了她一直以来的抑郁和狂躁。
杨万里认同的点了点头,附和道:
杨万里能与家人团聚,的确是值得高兴的事。
李明达你今天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有了可以回家的好心情,她问杨万里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有前几次表现的那样不耐烦,语调号欢快,散发着愉悦轻松。
早已经想好措辞的杨万里微微一笑,回答道:
杨万里是想和公主禀告近日来的成果。
杨万里各处书院已经建设完毕,下官也下发了政令,命适龄学子入学。
杨万里有官府承担一定的束脩,百姓们还是乐于送自家子弟入学的。
杨万里再有富商为博好名声出资,官府的压力也小了许多。
杨万里总而言之,一切顺利。
李明达那样挺好的。
李明达浅笑着点了点头,一副意料之内的模样。
杨万里不得不再次感叹于这位公主的才干,真心实意的赞美道:
杨万里还是公主大才,想出了如此的妙法,下官自愧不如。
杨万里有公主在,是我大庆的福分!
义务教育的削减版在这个时代运用起来还是挺好用的,束脩有官府承担一部分,寒门子弟入学的人也就多了。
至于富商出资,那是类似于众筹一样的东西。官府要兴办学院,又要为寒门子弟出一部分学费,钱不够,就找有钱人众筹。
在书院门口和官府衙门外立几块石碑,刻上出资人和出资金额,以表彰富豪的仁德。
富商追求好名声,而官府又缺钱,这样的做法就是双赢。
为了名声,富豪争着抢着送钱,官府收钱收到手软,反手就把钱安排在了教育事业上。
这些都是后世常见的做法,在这里却是前无古人,当初提出这些做法的 李明达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而是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那样也挺好的,她如是想着。
如果庆帝看到这样的浔阳,会不会高兴,然后让她留在京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