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越半个多世纪,跨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作家麦卡洛用平舒直述的话语写下了这部血泪爱情史,而历史的鸿篇著作告诉我们:世间最美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而这部著作可以与《飘》匹配,也反应了当时的现实生活。
菲奥娜,一个贵族的女儿,未婚先孕生下了弗兰克,她最爱的人是弗兰克和他的父亲,她背叛了家族,遭到家族遗弃,被她的父亲嫁给了剪毛工人帕迪。即使嫁给了帕迪,她也从未忘记过弗兰克的父亲。她可以为帕迪生儿育女,可以与他一起生活,但她从不正眼看过她的儿女与她的丈夫―帕迪。而帕迪一直以勤劳朴实去包容她。她整天把自己忙碌在厨房与后花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她老去,才得到年轻时渴望的闲适。然而,直到帕迪死去,她才得到正真的解脱,她才明白她在这么多年中早已不知不觉的爱上了他,而她从未对他说过,帕迪至死也不知道。
梅吉,菲奥娜与帕迪的女儿,还提时,在教会学校读书,遭到阿加莎修女责打,被迫和小朋友特丽莎分手以及弗兰克逃走,让她十分痛苦。她最快乐的时光,是艾格尼丝的到来,认识拉尔夫,哺育小哈尔,这都让梅吉感到是上帝的仁慈。当梅吉还是一个十岁小女孩时,拉尔夫在路边抱起小梅吉,这让梅吉如一潭死水的生活中激起千层浪。这颗爱的种子就在此发芽,随着梅吉的长大这种情感愈来愈深。
然而她对拉尔夫的感情是爱而不得。拉尔夫是一个神父,一生都是献给上帝的,他爱梅吉但他更爱权势。正如中国古语有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拉尔夫选择了熊掌就必然伤害了梅吉,然而梅吉对拉尔夫的爱是歇斯底里的,即使拉尔夫成为了大教主,梅吉依旧忘不了他,她从拉尔夫那里偷到了一个孩子―戴恩。而她的母亲曾说:没有人能从上帝那里偷走什么,你终将会还回去的。这就暗示了戴恩的悲剧命运……她把全部得情感寄托在戴恩身上,而戴恩就像上帝的宠儿,完美的不可言,最终他为了救助俩个女人而永远的逝去,以一种悲壮的方式。从而也带走了梅吉的精神寄托。当初种下什么因就会结什么果,这使梅吉有了一个新的人生认识:“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谁都不怨恨,对比不能有片刻的后悔。”这是在生命中对不幸坦然的面对,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拉尔夫,从一个穷神父变成大教主,离不开梅吉的姑姑――波玛丽.卡深的推动,她用一顶红衣主教的帽子让拉尔夫选择,而他最终倒向了上帝。他一切痛苦与快乐的根源都源于梅吉,他爱梅吉,但在欲望与权势之间,他更倾向于权势,这大概与他年轻时的贫穷有关。然而直到戴恩死去他才知道他和梅吉有一个孩子,最后他在痛苦与悔恨中死去,得到解脱。
卢克,梅吉的丈夫,希望拥有自己的牧场,选择与梅吉结婚,这一切似乎来的更快一点,而梅吉希望有一个家,一个孩子,这与卢克的最初想法达成一致。然而梅吉与他结婚更大的原因是他长的与拉尔夫十分相像,而卢克接近梅吉的原因是,梅吉不仅长的十分美丽动人而且有钱,就算是梅吉给他生孩子时,也从不关心,而他们在一起更像是一种生活的无奈。
朱丝婷,梅吉与卢克的女儿,她美丽大方,坚韧,不像她的母亲与外祖母,在历经磨难之后获得了自己的美满人生。在她的弟弟戴恩死去时,她认为如果不是她与雷纳去伦敦游玩,他就不会死,从而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所以她回避雷纳的感情,如果不是雷纳的坚定与执着,也许他们就会像朱丝婷的母亲一样爱而不得,幸运的是雷纳勇敢自信,懂得朱丝婷的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从而说服了她的母亲,最终赢得朱丝婷的信任与爱。
读完《荆棘鸟》后,我感觉这是一部悲壮的爱情史,而朱丝婷的爱情却是这部小说中看似完美的结局,谁又能保证雷纳在十几年后的情感不变呢?而我在这本书中,第一次了解到荆棘鸟,一生只为荆棘而生为荆棘而死的鸟,我佩服它的勇气可嘉,而梅吉就像荆棘鸟一样追逐着自己的爱。“鸟儿胸前带着荆棘,直到插入它的胸膛,它没有意识到自己即将死亡,它只是知道自己唱着唱着,直到自己死亡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的胸膛被插入荆棘时,我们是明白的,但我们依然这样做,每一个人都在艰辛的爱着,不管前方的道路怎样。”一个家族的命运就这样轮回着,你不知道何时才能结束,也许朱丝婷是结尾,也许不是……,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中的一句话:只要世上还有一双忠实的眼睛为我哭泣,就值得我为生命受苦。克利里家族每一个人都在为爱而生为爱而亡,他们谱写了生命之歌。有一种爱是历经孤独与怀疑之后走到一起的,就如朱丝婷与雷纳。有一种爱是在欲望权利之间纠葛,例如梅吉与拉尔夫。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但不可否认,梅吉为爱执着,令人可歌可泣,但却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每个人都渴望追逐纯粹的爱,但却掺杂了其它东西,于是就被命运捉弄着。
荆棘鸟一生只唱一次歌,那是用啼血歌啼,唱出世间最美的歌曲,也许在这条路上是孤独的,但它们却从不后悔,梅吉就是这样。故事也许还没有完,人生还需要继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活,坦然的面对生命中的不幸,也许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