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花似锦的南方小城,有一位如天使般聪慧可爱的女孩儿,名曰张果。张果自小容貌俊美,宛如出水芙蓉,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如同饱满的黑加仑一般。果果自幼便显露出惊人的学习天赋,三岁时便能认识两千字,令周围的人们惊叹不已。她的父亲教她书写自己的名字,果果仅一遍就能熟练书写。此外,她还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模仿图书中的人物形象,在白纸上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
因为妈妈是家里唯一的独生女,爸爸是上门女婿,所以果果姐弟俩从出生就一直跟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虽然外公家在小镇上,家里不算特别有钱,但经济很宽裕,张果和弟弟两个就是外公外婆的掌中宝!
张果四岁那年,劳动节爸爸放假带着妈妈弟弟回外婆家,妈妈给果果买了大红色新皮鞋,爸爸给果果买了零食。
一天上午,阳光明媚,大家都穿上了夏装,但是早晚还是有点凉意。爸爸搬上桌子椅子,叫上果果到外公家“花园洋房”的“楼顶花园”去晒太阳,还准备了本子和笔,爸爸面带微笑慈爱地说:“果果,过来爸爸这里坐着,爸爸教你写字!”
张果有些腼腆的走向爸爸,爸爸的大手小心的拉过她的小手,让她坐在跟前,然后大手小心翼翼握着小手,在本子上勾勒出“张果”两个字,字迹工整。嘴里还不停给果果说:“ 果儿,许久没有见到爸爸,不好意思了,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张果,你是我们的开心果!”
果果回过头,咧开樱桃小嘴开心的对爸爸笑了,爸爸乐此不疲地又教她写了好几遍,然后爸爸松开手,让她自己练习,果果写了第一遍,立马满心欢喜的叫着爸爸。
“ 爸爸,你看,是不是这样写的?”
爸爸一看这字迹,写的真的很用心,虽然不能用“好”字形容,倒是笔画清晰,下笔有力。爸爸觉得果果应该是学习的料子,又欣慰的对果果说:
“果果很棒很聪明,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要上大学哦。”
果果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不过她的学名是爸爸教会她写的,而不是幼儿园。
弟弟自小随父母在城市中生活,直至六岁方才回到乡下的外公家中,与果果一同步入小学的大门。面对这个陌生的环境,弟弟心生恐惧,不知所措。然而,年仅一岁半之差的果果却勇敢地担起了姐姐的责任,在学校里悉心照顾、鼓励着弟弟,让他感受到了温暖的关爱。
果果在一年级时便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无论学习什么都能迅速掌握。老师们对她赞不绝口,称赞她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那段日子里,外婆因肺癌离世,果果也迎来了她的十岁。在奶奶的建议下,父亲决定将她和弟弟接到繁华的城市中,以追求更优质的学习环境和物质生活。
然而,初到城市的他们,生活并非一帆风顺。父亲的微薄收入成为了维持家庭运转的唯一支柱。尽管他在一家国有大型企业担任普通职员,但家庭的重担依然沉重。母亲为了照顾姐弟俩,放弃了工作,这使得家庭经济状况愈发紧张。
父亲竭尽所能地开拓副业,经营商业,使家庭步入了粮油行业的行列。母亲则协助打理事务,辛勤劳作。在度过了初创阶段的种种艰辛之后,家境逐渐殷实。父亲在这非故乡的城市里安定了下来,购置了两处房产。
果果始终砥砺前行,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然而,在果果五年级之际,初潮不期而至,伴随而来的是每月剧痛的折磨。在小升初的关键时刻,腹部的剧烈疼痛让她难以承受,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这影响了她的正常发挥,仅差那0.5分,最终导致她与重点中学擦肩而过。
在假期时光里,父亲四处探寻着哪所学校的名声与风气兼优,一心想让女儿进入一所顶尖学府。果果善解人意,不愿花费那一万元的转学费用。然而,孩子终究无法抗拒长辈的意愿,父亲听闻那所私立学校风气良好,最终毅然决定多花些钱,让果果踏入那座城市的顶级私立学府。
开学季已悄然过去了一个多月。在这期间,果果始终勤奋不懈,其成绩在年级中独领风骚,无人能及。这所私立学校的生活节奏紧凑而有序,清晨六点半,学生们便开始晨跑二十分钟,六点五十分稍作休憩,七点整开始早自习。七点后四十分至八点二十,是享用丰盛早餐的时光。一天之中,上午有四节课,下午三节课,课程充实且丰富。傍晚五点五十至六点三十,是晚餐的时段。餐后,从八点四十开始,学生们将继续上三节晚自习,直至晚上九点三十结束。许多孩子自小学过渡至初中时,往往难以适应这种快节奏的学习生活,时常感到疲惫不堪。
果果热爱学习,对每一堂课都充满热情。在考试中,她始终名列前茅,直至初二结束。然而,在这段时间里,她的痛经症状逐渐加重,每月都会提前疼痛一周,伴随严重的便秘问题。课间十分钟往往不足以解决如厕需求,每次都需要在厕所里耗费半个多小时。尽管自初潮伊始便饱受痛经之苦,父母为她寻求了中医调理之法,并尝试购买益母草颗粒、乌鸡白凤丸等药物,但症状并未得到缓解。如今,便秘和腹痛的问题愈发严重,令果果的父母担忧不已,担心她患上了某种疾病。
暑假的一天夜里,果果腹痛发作,眼泪和汗水直往地上掉落,爸妈赶紧把她送去医院挂急诊。
“现在是深夜,只能查血项,明天才能做检查。”
医生给她开了单子,护士来采取了血液样本,两小时后结果出来了,白细胞达到两万,有严重的炎症,只能等第二天再做其他检查。
天微亮,妈妈拿着医生开的腹部B超单,带果果去B超室门口等候,奶奶听说了果果的情况,也赶紧赶到了医院。终于等到8:30,检查室医生上班了,果果是第一个检查的病人,检查结果显示:盆腔少量积液,未见其他异常。医生接着问了一句:
“她是不是在学校耍朋友,不知道爱护自己,没注意个人卫生?”
“不会的,她是个乖巧的孩子,在学校是三好学生,成绩数一数二,怎么可能和男同学谈恋爱。”
在场的奶奶有些生气的争辩。
血项显示炎症严重,需要住院一周,输液消炎。在医院每天输着消炎药水,肚子疼痛还是不能缓解,奇怪的是每次发作,疼痛一周后能自愈,然后才开始来大姨妈。从那以后每个月都会疼痛,月经周期还会推迟,经常40多天才来,月经不调,身体免疫力就会下降。
张果的身心疲惫不堪,学业受到影响,自初三开始,成绩便如风中摇曳的烛火般时好时坏。某次月考的失败,使她跌出了班级前十,甚至排名到了年级二百名之外。老师无奈地请来了果果的家长,并对她进行了体罚——让她站在教室外听课。这令张果的自尊深受重创,她在整个上午都泪如雨下,内心暗暗发誓,定要考入重点高中。
中考的倒计时悄然开启,距离那场人生大考仅剩短短两个月。然而,果果的成绩仍徘徊在班级前五之外,令老师和家长们忧心忡忡。办公室里,老师与她促膝长谈,反而增加了她的心里压力。
果果有个小表妹寄养在大伯家,表妹是大姑姑的女儿,因为姑父的工作原因不能生二胎,他们又特别渴望有个女儿,大姑姑40岁高龄还东躲西藏,终于如愿生了个小公主。
为了姑父的饭碗,没办法只能让小表妹寄养在大舅家,表妹的大舅也是果果的大伯,大伯家离果果家也很近,当年大伯和果果爸爸同样靠着省城里当大官的舅公,来到这座陌生城市工作,大伯家也买了一套房,扎根于此。
正逢姑父来看望小表妹,爸爸请他们来家里做客,姑父问及她的成绩,问中考有把握没,他谈到表哥中考时,他们的心也跟着牵动,着急,直到拿到通知书,一家人悬着的心才落下。
姑父还问身体吃得消吗?果果顿时心里一酸,一开口说话就忍不住泪流满面:“我怕我考不上高中,整晚无法入睡,睡着了就是考场失败的画面,老师也说我考不上重点……”
“ 没关系,只要你尽力而为,考不上,爸爸也会让你上《一中》的。”
姑父建议中考前天天喝安神补脑液,爸妈立马就去药店买了好多安神补脑液回来让果果每天坚持喝。
又是周一,来到了学校,剩下的两个月每天都在进行模拟考,果果最后一次月考成绩也没恢复第一二名,班主任老师又一次办公室约谈她:
“你这样下去,又考不上高中,就差那么一点点,你再不努点力,要想去好学校,就是读本校也得多交万把块钱,真替你父母着急。”
果果理直气壮的回应老师:
“我爸爸说了,只要我尽力了,就算考不上,也愿意多交一万多让我上最好的《一中》。”
果果此时无心的话让老师有些伤心失落:“ 好吧,算我瞎操心。”
时光荏苒,转眼间便踏入了中考的考场。然而,与小升初时相似的命运降临在张果身上,她在考试期间遭受着痛经的折磨,令她痛苦不堪。尽管处境艰难,她还是尽力完成了有把握的题目,唯独数学中留了两道高难度的奥数题未做。考试结束后,同学们纷纷离去,等待一周后的成绩揭晓。果果平静地回到家中,唯有听天由命,夜晚终于得以安然入睡。
漫长的一星期过去了,果果忐忑的来到学校,班主任老师看见她说:
“ 张果,你落榜了,没考上重点高中。”
老师跟张果开了一个玩笑,果果脸上立即写满了失落。
过了半小时,老师让同学们都安静,马上公布成绩:
“ 这次我们班比预计的结果要好,A+1有15人,A+2有10人,A+3有20人,A1有8人,A2有6人,A3有10人,B1有5人……A+1是最好的成绩,有以下同学:张净月,赵磊,张果,王芳,周亚东,任志远,牟清玲,刘琼……A+2有这些同学:高成,郑西,陈彦君……A+3以上等级可以不交折校费就读本校,A+1留校读高中,学校将给予两千块钱奖学金,A+2留校读高中,学校给予一千块钱奖学金,以资鼓励,等级A1到C1的学生将收取不同的折校费,本校将不录取C1以下成绩的学生。”
果果终于考出了最好的等级,没有表现得特别惊讶,听到老师念到A+1有张果,她脸上露出了喜极而泣的表情,但没有让泪水滑落出来,她觉得这是应该有的结果,不辜负爸爸那么疼她,没考上才不应该。
结果公布完,散场时,班主任老师又跟果果开起玩笑:
“ 张果,这么重要的日子,你爸爸怎么不来学校接你?”
“我爸爸在上班。”
“你爸爸是干什么工作的,在哪个单位?”
“嗯……嗯……我爸爸单位叫创达路桥。”
“那是干嘛的单位?”
“ 反正是修建公路和桥梁建设。”
“ 那是铺路的工人吧?”
老师喋喋不休的问。
父亲向来不轻易地向张果详述工作中的琐事,他身为创达路桥的一名后勤人员,默默耕耘于幕后。然而,老师却将果果的父亲视为一名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普通基层工人。或许是因为果果平日穿着简朴、生活节俭,老师误以为她们家庭拮据,过着平凡的生活。
果果不做其他解释,心中满怀喜悦,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家中,将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分享给疼爱她的父母。就这样,她带着对过去三年校园生活的回忆,那些欢笑与泪水的交织,告别了这个充满青春气息的中学校园。
假期过了一大半,各大重点高中都在激烈的招生,被誉为省重点高中的《一中》招收条件: A+2以上成绩的可以不交折校费就读,本校A+3留校可以不交折校费,外校A+3来就读《一中》需要缴纳一万元折校费,B2以上的学生可以交折校费就读,B2以下成绩的不录取。
果果去了她梦寐以求的《一中》,学校进行了入学测试,她在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每天学习时间长,不像《一中》的孩子自学能力强,假期怠慢了,入学成绩不是特别理想,没能进入4个尖子班,被分到了高一《11班》,全年级两千多学生,25个班。11班实力也不错,89个学生,A+1就36人,A+2有24人。
高一班主任是一位毕业于211师范大学、拥有深圳数年工作经验的28岁年轻女子。在经历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后,她选择回归故里,为家乡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她的容颜甜美,身材娇小,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仿佛能说话一般。据她自述,《一中》这所名校亦是她成长的地方,与同学们有着共同的话题,仿佛一位亲切的姐姐。
漫长的暑假时光已悄然离去,我们迎来了新学期的军训。时值炎夏,烈日当空,炽热的阳光仿佛要将大地烤干。面对这样的环境,果果这个柔弱的女孩儿有些难以承受,但她始终顽强地坚持着。然而,就在军训的第三日,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24班的某位男生因中暑昏倒,尽管紧急救治,但已无力回天,他离开了这个世界。在父母的劝说下,果果向班主任请了个病假,缺席了接下来的五天军训。
军训落下帷幕,教官们重返课堂,对我们进行了一周的成果考核。首先,是叠被子的环节。虽然听上去叠被子是件容易的事,但在教官的指导下,却并非易事。被子需要叠成一块方正的“豆腐”,这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地练习。教官轻松地展示了他叠出的“豆腐”般的被子,为大家树立榜样。
“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示范一下?验收一下成果。”教官大声问。
教室里瞬间变得异常宁静,仿佛绣花针掉落的声音都能引起阵阵回响。在一分钟的沉寂之后,果果鼓起勇气,硬着头皮,心跳如擂鼓般急促,高举右手表示愿意尝试叠被子。她的内心充满了紧张,缓缓地走向教官,开始模仿着教官的动作来叠被子,虽然姿势相似,但力度却略显不足,叠出的被角不够分明,与豆腐相比还相差甚远。
“不错,至少很有勇气,大家👏鼓掌,鼓励一下这位女同学。”教官竖起大拇指说。
接着还有一位男同学也示范了叠被子。
2010年9月1日这天,大家来到学校领了课本和校服,正式成为了大《一中》学子,上次果果示范叠被子在童鞋们心里留下了勇气可嘉的印象,大家很快记住了她。果果的内心是火热的,心想一定要在这片校园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