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颜“除了这成熟的谷物,妾身还命人从大秦带来了种子。”
韶颜“只是这玉米耐旱性不比宿麦,只怕得先在渔郡试种。”
韶颜“我此番派人特地了解了大秦的气候,发现他们那的玉米都是一年一熟。”
韶颜“可中原土壤肥沃,或可一年两熟,但玉米必须得在夏日播种,方可两熟。”
而且种植玉米对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
按照这个时代的技术而言,只怕就算能够做到一年两熟,种出来的玉米数量也不尽如人意。
一时间,堂内鸦雀无声,安静得落针可闻。
谁能想到,这位来自焉州的女君竟是如此心思细腻。
她不仅带来了这般稀罕又珍贵的谷物,还能依据当地气候,精准判断出种植这谷物的最佳时机。
甚至连一年之中谷物能够成熟的次数,都计算得清清楚楚。
倘若真如韶颜所言,玉米能够一年两熟,那么只需十年光景,巍国境内的粮仓恐怕便会充盈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如此盛景,不就是魏劭所求吗?
韶颜“但还有一个地方,可一年三熟。”
语毕,韶颜双手一拍,小荷与小翠两个丫鬟便走上前来,默契配合地将一幅地图展现开来。
韶颜手指指着岭南那处。
韶颜“岭南气候温和,气候偏暖,盛产荔支,此处土壤不论是种什么谷物,都最为适宜。”
那地方确实太过偏僻,夏日里蚊虫蛇鼠肆虐横行,寻常人避之不及。
这里的环境向来恶劣,几乎只有被流放之人,才会被迫在此处栖身度日。
“岭南乃前朝流放之地,女君还是莫要说笑了。”魏典嗤笑道。
就算这个地方能够一年三熟,他们也未必乐意将自己的人派去种植,就更别说是那些生活在巍国的百姓了。
其他来宾虽不似魏典这般明目张胆地嗤之以鼻,可都隐约赞同他所说的这番话。
韶颜“魏典将军此言有理。”
韶颜“不过,即便是在中原地区,这玉米也能够做到一年两熟。”
韶颜“解决巍国境内的百姓温饱不成问题。”
若他们在种植规模构成成之前,未耗费大量财力与人力去征战,便不会耽误民生。
否则,一旦陷入战争的泥沼,不仅劳民伤财,更会让那关乎百姓生计的种植之事被搁置一旁,使得民生凋敝。
“女君有心了。”太夫人发了话,眼中满是对她的满意与欣赏。
想必这份寿礼她已经备了许久。
才会如此的妥帖,让她满意。
韶颜“妾身该做的。”
魏劭的目光从韶颜身上逐渐移到了那幅舆图,岭南这个地方他记下了。
同时,江南地带他也不会忽略,待他统一了中原,便要挥军南下。
......
寿辰结束后,韶颜本想先回屋补个饱觉。
这些是她忙前忙后,忙里忙外,几乎连个好觉都没睡过。
好不容易忙完了大事,她可算是能喘口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