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红旗村的改变
咖啡牛排上齐时,安静和李长生边吃边聊这几天要去的地方。
邻桌的人时不时用眼光瞄一下,本来打算取笑他们不会用刀叉,后发现他们用刀叉挺好看的。
俩人喝完咖啡,吃完牛排,又带走甜点和鱼子酱。一瓶鱼子酱要18元一瓶,安静他们买了两瓶。
众人见他们俩走了,有一女的问李玉,疑惑地问:“他们不是下乡知青么?这么怎么有钱?一顿咖啡下来,花了差不多近80元,两个月工资了。”
“难道他们也是干部子女?”
李玉“那男的曾经是官三代,他父母是大学教授,家里挺富的。现在家人全去世了,他下乡了,应该带走了他们家的钱财。"
"那应该挺多的,他们身上穿着打扮也有这个数。"一男的说完,竖起了一根指头。
“一千,那他们家财至少上万以上,李玉,你们也没有举报,妥妥的走资派。"
李玉那没有举报,他爷爷父母全自杀了,后来组织看他们可怜,就没有没收财产。"
"能二次举报么?"
李玉“恐怕不行了,他爷爷是军人,立过功,后来是首都市长,对首都发展有贡献。如果不是学生举报他父母留过学喜欢听钢琴读外语书,举报都不会成功的。而且,现在他爷爷的结拜义兄是首都市市委书记了。"
众人无奈了,他们虽然也是官二代军二代,但根基也不太深,有再三个还是因为这次下乡革命靠举报起家的。
李长生不知道有人想二次举报他,他回来,对以前举报他们家的现在也不想回击,一是时机不对,二是自己权利不够,三是自己已经成家了。
两个人把首都的大部分景点逛了,领略了千年帝都的风采。
观看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登上了八达岭长城,吃遍了美食街,逛遍了首都胡同……

首都小吃十三绝全部都吃上了,驴打滚、艾窝窝、糖卷果、豌豆黄、糖耳朵……首都的烤鸭和涮羊肉鲜嫩可口……

吃饱喝足逛完首都,这七日游,安静和李长生非常满意。决定以后每年有机会就单独出去游玩约会。两个人的感情更进一步,留下了更多的美好回忆。
李玉他们商量许久,最终还是举报了李长生,举报李长生藏着大量的金银财宝,他名下存款异常,没有全部上缴财产给国家。
这封信举报没多久,就有人来查询,可惜,李长生他们已经下乡了。本来他们想直闯小洋楼,但刚想闯时,派出所人来了,并全部带走了,这些人在牢里呆了半个月。
这些人一出来,就去找李玉麻烦,说李玉故意坑他们。这家又红又专,爷爷老革命战士,父母也是爱国教育家,自己又是下乡进步者。人家后面还有几座大山。
陈飒这期间可没有陈长生那么潇洒自由,一回来,先被母亲拉去相亲,然后又被哥哥父亲拉去天天训练,最后又被爷爷拉去洗脑,让他放弃在红旗队的工厂,回来当兵。
最后,还是偷偷摸摸回去,他发誓以后决不轻易回家。家人见陈飒毫不犹豫地走了,决定顺他意,但也不想轻易开口让他回来。
春回大地,时光飞逝!
小草偷偷地从地面钻出,好奇地张望着;柳树摇曳着枝条,随风起舞着。
春雨过后,湿润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芬芳,随着和煦的春风吹面而来。
安静和陈兵他们在学校新起的礼堂开会。老师们喜气洋洋,精神气爽。同学们脸上带着笑容,一双双有神的眼睛望着台上的老师,充满渴望与敬仰。
陈兵这五年越发精神气足,对学校充满热情。他坐在台上,望着下面的学生,一股满足与骄傲感油然而生。
陈兵回首,黑色笼罩下漫长的路,止不住我家的前进步伐。我们红旗一大队小学从无到有,现在我们已经有两栋教学楼了,一栋土砖房,一栋红砖房。学生从80多人涨到200多人,从以前只能开三个班,到现在学前班2个,幼儿班1个,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级各2个班。老师从只有五个,到现在12个,后勤老师3个。老师大部分是高中学历,就是初中学历现在已经在自学高中课程。
陈兵最重要的是成绩和升学率,我们以前从学生平均单科成绩二三十分,到现在平均单科成绩70分以上。镇上每个年级前十名排名,我们占7个以上。大部分学生在镇上年级排名前100名。升学率从以前只能有5个考上初中到现在一个班只有5个不能上初中。
陈兵新的一年来临,我们全校师生更要努力,更要拼搏,让我们的汉水与青春不浪费。
陈长生校长一说完,掌声不断。老师们心有戚戚,连李娇现在都爱上了这份工作,都不找事,认认真真的教学。她和村支书的儿子也结婚了,村支书儿子现在在山货合作社当运输队长。
这边在办开学典礼,屯里在办大礼堂办开春会。
台上的干部个个红光满面,干部装整齐而又严肃。台下群众朝气勃勃,面容干净红润,穿着干净整齐。
李长生望着台下的人们群众,回首这五年的努力,觉得自己的青春与汉水没有白费。
李长生乡亲们好!今天是1976年开春大会,制定新的五年计划和今年计划。
李长生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人均年收入100元,人均粮食360斤细粮,猪肉人均10斤,奶牛肉人均2斤,鸡蛋每人每天一人一个,牛奶每人每天半斤。家家户户彻了新房子,一半以上是红砖房,一半家庭三大件齐全……
干部们回首完去年的收获,又制定了新的计划,大家掌声不断。
现在红旗一大队已经成为红旗县标准生产大队了,奶牛养殖场,养猪场,养鸡场,山货供销社全县闻名。马路都修了两条了,一条宽阔的水泥马路,一条平坦的石子路。
屯里大部分人在养殖场工作,农忙时得请外屯里人帮忙。红旗一大队成为人人想嫁的大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