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列国丛谈
本书标签: 玄幻奇幻  邀请驻站  虚拟历史     

武光殿面圣 太尉亲征

列国丛谈

  王城之内,武光殿前。邓韬和他的师叔,坐在同一辆马车内,行驶在青石地砖之上,两旁的卫兵庄严冷峻,他们身着亮金盔甲,手执精钢长矛,迎接着入朝的大臣们。

  进入正殿,文武百官分左右排开。玉阶上,一个身穿云锦,头戴龙冠的男人端坐中央。他就是景国第十九位君王——姚江。当然了,一些华美的修饰词用完之后,必定是要客观的评价一下他的长相,一个胖胖的、油腻的、猥琐的中年老男人,像极一个穿了衣服的非洲油猪。不过,猥琐的相貌并不能代表他就是一个反派角色,几乎所有景国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宅心人厚,体恤百姓的好老板。常言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每一个坐上王座的男人其实都掌握着一种凌驾在一般法师学习法术的东天法统之上的一种法统,叫做皇宗法统。一旦掌握这种法统的人,其法力和法术都远远超过一般的法师。

  因为法术的创始人就是开国之君姚阢,为了维护统治,总要猫教老虎留一手。学会皇宗法统靠的也不是修炼,静坐什么的。方式和灌顶差不多,反正总要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保险一点,省的被篡了权,其实无非就是哪怕你不识字,也得让你去清华北大学一学。所以说,这个胖子不仅宅心仁厚,而且能打,能把战船悬空的汤守信又如何?在他手里可能也过不了几招。

  另外,高象钧和邓谀常两大国师,为什么这么厉害呢?因为他俩学习的也是皇宗法统,至于为什么学会了,也没人知道。可这就算是一个半公开的秘密,百姓不太懂这些脑残作者设定上的事,但是朝廷官员都讳莫如深。

  为什么景王不杀了这两个危险人物?

  因为我们景王宅心仁厚啊。(好了,像这种堂而皇之交代设定的时候,后期不会有了,读者且读且珍惜吧)

  朝会开始,高象钧奏报关于邓韬的事。此时的邓韬正在殿外听宣。

  百无聊赖之际,邓韬看见了门口的侍卫。

  邓韬大哥,我叫邓韬。我不是千手佛殿的法师,也会法术,跟你们一样。就是会的不多,这次来王城就想当个小官,你看面圣之前,你能不能教我两招。

  侍卫缄默不语。

武光殿侍卫😷

  邓韬我知道你们有规矩,不让说话。那我可动手了啊。你再擒我,就不算坏了规矩了吧?

  侍卫缄默不语。

武光殿侍卫😷

  邓韬虽然继承了皇宗法统,法力高强,但是的确不会什么法术,在惠州锁文思源气门那招,算是个入门级别的法术,就好比医学生杀兔子一样,要想拿着手术刀往人身上招呼,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另外,那个所谓的神行术也不过是把海量的法力灌注双腿,所以跑得快,技术含量还不如锁气门呢。

  不过邓韬有两招是一般法师学不会的,一个叫羽生灭一,一个叫法力援护。凭这两个本事,邓韬有自信挑战武光殿门前侍卫,和侍卫打好招呼,这个活土匪就开始屏气凝神,周围落叶都开始打旋。猛然间发出一掌,奔着侍卫的脑袋就过来了。还没等所有人反应,一道金光迸出,和邓韬对在一起。须臾之间邓韬就被弹出去三丈远,摔在地上来了个狗吃屎。

  三丈,那可是十米呀。超速的卡车撞一个成年男子能撞多远?大概也就这样了,事后肯定是肝破裂,内出血或者脑震荡,然后抢救无效。但是邓韬不会,他练过,而且有主角光环,肯定是站起来拍拍屁股,然后找一个合适的姿势掩盖尴尬。

  一个侍卫当然没有这样的手笔,而且大多数侍卫都不怎么会法术,没上过学,没有文化。这道金光的发出者,不是别人,正是太尉高象钧。

  邓韬站起身以后,看向门口,高象钧拉着脸,手攥着门框。气的恨不得把武光殿门框捏碎了,捏碎了还得赔钱,想想更生气了。

  高象钧小兔崽子,想在这打架,活够了吧!

  邓韬没有啊,师叔,这个侍卫非要跟我切磋。

  高象钧侧过头

高象钧你先动得手?!

  侍卫吓坏了

武光殿侍卫太尉大人,我没有啊!

  邓韬我师叔跟你说话你就搭理,我跟你说话你就装哑巴,你们大城市的人都这么势利眼吗?

邓韬说完,看向高象钧,那个恐怖的画风已经不是语言可以形容的了。

  邓韬奉上了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高象钧别闹了,大王召见,你给我端着点。

  两个人走进大殿,文武百官有的掐住大腿,有的用笏板挡脸,还有更过分的直接笑猪出声。高象钧位列三公,又是两朝老臣,还是第一次这么没有面子。在外面打架不是最要紧的,关键是就在半柱香之前,高象钧在大王和百官面前信誓旦旦的保举邓韬,说他是自己的师侄,邓谀常亲传弟子。精通神行术,日行一万二,夜行一万二来到王城送情报,是个如何如何了不起的少年英才。

  打破尴尬的还是姚江。

姚江来吧,少年英才,说说你的十万火急。

  邓韬呈上了张适的文书和那封来路不明的信笺,如此怎般,怎般如此的和姚江还原了南海郡发生的一切,并做了自己的猜测,他怀疑海妖和魏咸合谋,想拒援兵千里之外。

  姚江愣是愣了点,说话有条不紊,面面俱到的,看着还行。

姚江这个台阶给高象钧下的是哭笑不得。

姚江言归正传,汤将军是寡人的外侄,于我景国有功,这次失利,寡人痛彻心扉,但答应了长生国的援军不能食言,下一步除了要彻查这场阴谋,还得部署下一批援军。你们谁有主意?

  御史大夫苏穆率先开口。

苏穆大王要彻查,臣以为我国援军覆灭,不一定是海妖所为。

  姚江说说看。

  苏穆虽然从南海郡岸上的情形来看,发现了不少海妖的尸体,但众所周知,灵王敖晟的妹妹,也就是龙女敖芮多年前和亲嫁给了南公,是现在长生国世子郑伯龄的生母,在现在的南公百年之后,敖芮将成为长生国的太后。那么,海妖族还有什么理由会帮助魏咸呢?

  卫尉李建附议道。

李建臣也觉得蹊跷,海妖族世代和景国交好,要说汤将军遭遇魏咸,他们帮忙还差不多,怎么可能掣肘呢?

  此时,坐在一旁的骠骑将军董霖,重重的咳嗽了一声。

  姚江似乎很欣然。

姚江董爱卿,有什么高见?

  董霖回禀大王,我不认为魏咸会在海上拦截大将军,更不相信什么海妖与大将军合力抵御魏咸这样的无稽之谈,魏咸起兵不过一年,能不能打造出可与我景国相抗衡的战船且不说,倘若再加上擅长水战的海妖,我们的大将军依旧失利,那么我国也就不用在遣什么援兵,坐看长生国是如何在半日之内被魏咸消灭的就行了。

  高象钧看到董霖发话,也上前一步。

高象钧正如骠骑将军所说,魏咸绝不可能在海上拦截我大军。

  董霖接着说。

董霖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我们的大将军和魏咸暗通款曲,事先约定在海上相遇,假意制造了一场短兵相接,引海妖族来救。顺便消灭郑耳龙族一脉的外戚实力。最后,大将军再制造出兵败的迹象,彻底加入魏咸的阵营。

  李建听了这话,似乎有些急了。

李建董霖,你好大的胆子,你这是污蔑。毫无证据竟敢如此构陷大将军。

  董霖趾高气昂的看了李建一眼,大骂道。

董霖你什么级别?竟敢和我这么说话!你不过是汤守信的一条狗!😡

  王座之上的姚江给了丞相陆渊悫一个眼神,陆渊悫开口道。

陆渊悫这是朝堂,不是酒肆,想骂街滚出去骂!

  姚江到此为止吧,诸位!我们说一说接下来的部署,这件事以后再查!

  听到军事部署,这个可是我们邓土匪的强项啊,毕竟自幼熟读兵书,没看过什么圣贤诗文,排兵布阵却早就胸有成竹。他兴奋的上前一步,就看到旁边的高象钧努了努嘴,邓韬又失望的退了回去,还翻了个白眼。

  姚江皱起眉头。

姚江高象钧!你让他说。😒

  邓韬斜眼瞅了瞅师叔

邓韬我说不说?

  高象钧废话,大王叫你说,你就说。

  邓韬可算扬眉吐气了,先清了清嗓子。

邓韬咳咳,我觉得再次驰援,不能再走水路了。

  董霖打断道。

董霖狗屁不通,不走水路,你让将士们去爬那须弥山?

  邓韬抢过话茬。

邓韬必须走须弥山麓,虽然险要,但是却可行,当年景武君(开国君主姚阢谥号景武君)第一次带军前往南天,走的就是须弥山麓。不走水路原因有四,其一:第一批战船出海未回,估计是凉了,海军重新整顿怕是凑不到这么多船只;其二:海路的危险尚未解除,如果再遇到相同的情况,怕是凶多吉少;其三:魏咸起兵是自西向东,不久前传来消息,他已经攻陷并拆毁了南天第一关——谷兴关,我大军越过须弥山,便可从谷兴关缺口,最快抵达战场,救南公于水火。

  姚江听得津津有味。

姚江其四是什么?

  邓韬其四:我晕船。

  这其四看上去是个玩笑,但也能看出邓韬并非一个玩世不恭的“熊孩子”,一句晕船透着幽默,也有毛遂自荐之意。姚江听懂了,也没有回绝他,这样的人才,送到战场上历练一下,也许真的不是什么坏事。

  姚江大笑。

姚江😂哈哈哈哈,好一个晕船,那我就照顾照顾你,大军改道须弥山!

随后,下一个问题被姚江很机智的抛出。

姚江你们谁愿意替大将军将功补过啊?

他承认了大将军有“过”,就是在告诉董霖党,这是一个表现的机会。同时也在告诉汤守信党,你们要想办法维系自己在朝中的势力。

  如此一来,双方相争,自然选择的余地就大了,备选的人物很多。不得不承认姚江的如意算盘打的不错。

  这时候,邓韬开口。

邓韬禀大王,高大人合适啊,大国师法力无边,一个打十个。

  高象钧着实又被吓了一大跳,回过神来小声和邓韬说。

高象钧我是太尉,管着全国的军队,不能走,打仗是将军们的事!😓

  姚江高象钧,你愿意吗?

姚江这话一出,高象钧怎么说不去啊,就是当时他真没想明白,一个小孩子的戏言,大王怎么就当真了。

  高象钧这个。。。愿意是愿意的,只不过太尉的工作,臣也是分身乏术啊。

  姚江你的工作董霖来,他懂军政,你放心吧。

说到这,高象钧才算明白,自己的太尉和董霖都位列三公之尊(骠骑将军比三公俸禄),太尉虽然掌管天下兵马,但是不能直接节制军队,看似是平迁,实际上夺了董霖兵权。这是怕汤守信没了,董霖一家独大,果然是妙计啊。自己呢,虽然掌握了临时兵权,但一旦战败,董霖党将全面失去军权,汤、董两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战胜,也可以在文臣里挑一个位置,随后再把军权分给李建这个王后的家臣和董霖,用新人取代汤守信,那么他下一步的动作一定是要动苏穆和陆渊悫其中之一来给我腾位置。

  高象钧确实聪明,他猜对了。就在他出征之后不久,丞相陆渊悫就“被告老还乡”回了陈州老家。

  在出征的前一天,邓韬和高象钧说道。

邓韬师叔,你带兵随后,我先走一步了。

  高象钧你去干嘛?

  邓韬时间太久了,我要先去长生国的国都,以景国行人(相当于外交官)的身份对郑氏进行保护,只要魏咸不想和景国撕破脸,就不敢攻打都城。

  高象钧你怎么这么糊涂,你万一出事了我怎么和你师傅交代?

  邓韬我已经向大王请准了,这是王诏。

邓韬说完,高象钧便认了。

  高象钧万事小心,还有就是别口无遮拦的,要有大国风度,不能丢脸。

  这话似曾相识,来王城之前,张适也说过,邓韬此时很纳闷,心中一万头羊驼奔腾而过,难道中年人都这么啰嗦?还是自己真的是这么的爱乱说话?

  邓韬您放心,我心里有数。

上一章 邓韬王城拜见师叔 列国丛谈最新章节 下一章 男一不是邓韬,是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