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这种事实在是玄妙无比,最终的谜底揭晓之前仿佛每一种说法都是对的都有道理,统帅需要做的仅仅只是做出选择和决定。
今天不说正文,我来解释几个事,希望大家能理解日后在阅读过程中坚定以下观点:
第一,应敌的分工为什么要强调一下午饭晚饭照旧这一条。我记得是在网上看到的一个例子,就说是英国还是日本碰上了危机(战争还是什么别的其他我忘了)本来当地的百姓都已经人心惶惶准备逃跑了,但是看到城市中的有轨电车仍然一如既往的运行着,人心就安定下来一大半,我这里借用一下,目的和文中说的一致,稳定人心。
第二,用一种通俗一点的语言的说一下那个安排:战火波及到一座城池,没有战斗力的普通人能做的是什么?只有好好躲在家里保护好自己别添乱就是最好。看守宿舍和教学楼的相当于维持城内秩序的城管;
守各处要道和结界交汇处守的是主干道交叉路口,至于为啥叫结界交汇处,毕竟居民都是会法术的仙人,设个小结界守自己的小窝有问题吗?没问题,大家可以把这里的结界看成小区以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围墙
守除了正门以外的其他七处山门结界,守得相当于城墙上除了正大门以外的其他门。在这里多说一句废话,长留山外围结界整体的布局是按照九宫八卦方位的,所以一共是八个山门(和其他作者的设定不太一样),正大门就在长留大殿这里。
守正门的则是精锐中的精锐,因为他们也不知道对方的目的和主将的实力具体如何,能做的只有集中在正门处随机应变随时听候调度。
第三点,说一下分工问题,也就是九阁长老为什么谁也不服谁。相信在已经发布的正文里大家也看到了,在我笔下的长留山是有分工的,大家是有自己主修的专业的,所以在这样的体系下,九阁的长老其实并不是整个门派中最德高望重的精锐,而是本专业本领域内实力最强修为最极致的。所以说都是各自领域内的精英耆老,相互之间怎么可能服气,谁也不服谁才是现实中的常态。(就比如说你让一个管户口管的最好的去服一个管礼仪管的最好的,那现实吗?)
第四点,深入一下。在我这篇文里,长留的官场就是一个朝堂,九阁的长老其实就相当于六部九卿中的各部尚书,相互之间的工作虽然会有交集,但是谁都不可能彻底统治整个朝堂甚至整个帝国。除了掌门以外的另外两尊是一直都存在,而非忽然设立的,职能相当于内阁大学士(原型为明朝。能耐再强权力再大说到底你也还是个臣)掌门就相当于一言九鼎的皇帝,所以说老白纵容摩严是一个很不负责任的行为(也就是这个原因我就没单独另起个官名,接班人仍然叫做太子)
这样就很好理解东华为啥要把骨拉出来坐镇而不是直接让九阁长老全权做主——在现实的朝堂里太子上位之前或许一定要看内阁大学士的脸色,但是尚书就不一定了,他们或许仗着老资格可以倚老卖老一下,但到了太子监国的时候一定要听话的。
第五点,说一下为什么没有把所有力量集中到一起对敌。答案是,没必要。如果真到了危难关头,当然是能上战场的都要上战场,但是现在到了这个地步了吗?明显没有。我们连对方背后的老大到底是谁,他到底想要做什么都还不清楚,二话不说就玩命死磕,不现实更不至于。况且时局大体上是稳定的,像东华说的那样,那个会不长眼到公然进攻长留来找死呢?
尽管蛮荒众人因为白子画搞出来的bug闹腾起来,但是毕竟已经被各大仙门联手镇压下去,主力即使依然尚存但一定没有这个实力跑来和长留山别苗头(不过不能排除雇佣死士来恶心长留山一下的可能性)
说完以上五条情节的发展就有很强的合理性,也很符合逻辑了。如果还有哪里解释的不够清楚大家可以留言,我有针对性的单独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