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上到一半就跑了授课先生的事儿可从来都不稀奇,怪就怪东华这人实在太风风火火,又实在眼里不揉沙子,最最离谱的是身为一派掌门居然有闲情逸致的亲自去给弟子授课,课上到一半遇上事情不得不开溜的情况也不是一次两次,说句难听的,大家早都习惯了。
话说回来东华这次留的策论题目着实有些没头没脑: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掐头去尾的一句话,摆明了是要弟子们自己去找到这句话的出处并结合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一段出自《道德经》的话,严格来讲并不属于四书五经经世致用的范畴之内,不说在人间也不是必读书籍,就是本部早已培养了一群在天上飞来飞去的仙门子弟的附属学堂,长留学堂也是不大教这些的。可能虽然求仙问道属于道的范畴,大家还是比较公认还是儒家学说更适用于治国安邦多一点。
不过谁叫她一出生就叫人定格了一定会求仙问道的将来?她爹可不会乐观到成天在天上飞来飞去的神仙也能认可儒家学说的观点,所以在送她去学堂读书,学习圣人之言策论经世致用之道的同时,也为她搜集了不少诸子百家之言广泛学习,谁叫她老爹也不知道未来的师门会以哪家学说管束弟子……
因此在一群术法典籍看的流畅一碰上书本就犯困的弟子中,花千骨优秀的简直太出挑了些,想当初他还在村口的学堂读书时,致仕回家在学堂教书的老尚书曾这样评价她:倘若她是个男儿身或是当今圣上英明允许女子登堂入室入朝为官,她一定能考个状元光宗耀祖!
犹记得当时听了这话,她还着实萎靡不振可惜了一阵儿,只可惜错投女儿身,不过她爹听到这句话后没有半点儿愁绪,只觉得很欣慰很庆幸。后来她把这事原模原样和师父转述了一遍,师父只是清笑了一声,然后点点头说小骨向来出挑优秀,对面和师父对弈的东华掌门却不怀好意的揶揄了两句,只说她如今可不比做状元风光多了?
她被揶揄的小脸通红,慷慨的赏赐了东华一个窜天大白眼,后果是……必修课的时候东华那个脸皮厚如城墙的居然在要临时外出处理公务之际,时不时把她拉出来替他讲策论课!她说自己才疏学浅只通皮毛恐怕会辜负掌门信任,他竟然拿“你不是幽若师父吗”这种话来堵自己!一边把自己气个倒仰,一边还要使唤自己这个廉价劳动力,简直无耻至极!
这次算是东华掌门有点良心,未曾有的没得拿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来消遣自己,这一点令她很欣喜,也很欣慰。
不过是写篇文章交作业,对她而言还不算太难,笔走龙蛇迅速写好放在桌案一角,把藏在书本中的图纸拿出来继续写写画画设计着。
最近她迷上了炼器,想给自己炼一个一物多用的小工具,也不是说她一定会遇上什么无法用法术解决的危险,就是想未雨绸缪做点儿准备有备无患,当然她也不止这一点打算,她总觉得师父为她操劳很是辛苦,因此想做个小法器,给师父一个惊喜。
她以人格担保对天发誓,这次她可没憋着坏预备捉弄人,是真心实意想孝敬师父的!
只可惜刚接触炼器没多久,做出的法器总是让她难以满意,拆拆装装已经改了好多回,无论如何去效果却都不理想,真是的,好容易想做一件事怎么就那么难呢。
正在她焦头烂额头发都愁的掉了几根儿的档口,火夕捧着个小东西来无故献殷勤了。目的当然是请她在帮东华掌门改作业的时候高抬一下贵手,别计较他胡言乱语乱七八糟写的那些东西。
花千骨很想表示自己是个正人君子绝对不会被个小玩意儿收买,可当她接过那个小东西就听了火夕仔细介绍后,她动摇了。
这是个极实用的小法器,分开各自精美无比,合起来是个同心锁的模样,神奇之处在于只要佩戴双方都还活着,还有一口气儿在,只要遇到危险对方就能第一时间知晓并且准确定位遇险一方的位置,可比验生石只会闪光好用多了。
这东西原本是他和青萝成亲的时候笙萧默送的贺礼,虽说看着好看却一直放在那里没拿出来用,如今拿出来行个贿,也算拿得出手了。
花千骨仔细思索再三,考虑到自己一直不满意的炼器进度,丢下一句下不为例后遵从内心接受了贿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