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
慕容凝烟“艺兴,灿烈,你们准备的稿词怎么样了”
朴灿烈“稿词?什么稿词?”
慕容凝烟“开学典礼的稿词啊”
张艺兴“遭了!灿烈,我们是不是中午计划的太入迷,把开学典礼的稿词给忘到后脑勺儿了?”
朴灿烈“……好像是的……”
边伯贤“害,着什么急嘛,我们不是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呢嘛!”
张艺兴“不是,呃和灿烈准备搞事情”
朴灿烈“对,而且还是一件大事情”
慕容凝烟“什么什么,什么大事啊”(好奇的看着张艺兴和朴灿烈)
张艺兴“就是伯贤……”
朴灿烈(立马捂住张艺兴的嘴)“哈哈哈,保密,保密,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慕容凝烟“什么嘛,灿烈,你和艺兴从今天早上就奇奇怪怪的哎”
朴灿烈“哈哈哈,有吗,有吗”
张艺兴(一把排掉朴灿烈的手)“阿西,朴灿烈!你想憋死你哥吗?”
朴灿烈“不不不,我这不是怕你说漏嘴嘛……”
边伯贤“好了好了,烟烟,我给你弹首曲子吧,艺兴家有钢琴的”
慕容凝烟“好啊好啊,我都好久没听伯贤弹钢琴了哎”
边伯贤“走吧”(把手伸向慕容凝烟)“我带你去”
慕容凝烟(拉上边伯贤的手)“嗯,我们走吧”
张艺兴“那灿烈,我们也去音乐房作一首曲子吧”
朴灿烈“好啊”
谁也没想到,张艺兴和朴灿烈做的这首曲子会在几年后大火
——钢琴房——
边伯贤坐在钢琴前弹了一首《致爱丽丝》
边伯贤“怎么样,烟烟,好听吗”
慕容凝烟“嗯,好听”
边伯贤“那烟烟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吗”
慕容凝烟“知道,叫《致爱丽丝》,对吧,我聪明吧”
边伯贤“哈哈哈,烟烟,你要是连这首曲子都不知道,你就不要说你是我的同班同学了,我嫌丢人哈哈哈哈哈”
慕容凝烟“好哇边伯贤,竟然敢嫌弃我”
边伯贤“其实这首曲子并不叫《致爱丽丝》”
慕容凝烟“那它叫什么啊”
边伯贤“在贝多芬年近四十岁的时候,教了一位名叫特蕾莎·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且对她产生了好感,有一次在心情非常愉快舒畅的情况下写了一首《a小调巴加泰勒》的小曲赠给她,并在乐谱上题写了“献给特雷莎,1810年4月27日,为了纪念”的字样。之后,这份乐谱就一直留在特蕾莎那里,贝多芬没有自留底稿,因此,他去世后在其作品目录里都没有这首曲子。直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音乐家诺尔为贝多芬写传记,在特雷莎·玛尔法蒂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首乐曲的手稿。1867年,诺尔在德国西南部的城市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把原名《致特蕾莎》错写成《致爱丽丝》。从此,该钢琴作品开始以《致爱丽丝》的名称在世界上广泛流传,而原名《致特蕾莎》却被人们忘记了。”
慕容凝烟“所以……这首曲子是贝多芬的曲子,但是他的作品集里却没有这首曲子,而这首曲子被人们称为《致爱丽丝》,其实原名叫《致特蕾莎》?”
边伯贤“没错”
慕容凝烟“哇,伯贤,你好厉害啊,我都不知道哎”
边伯贤“傻瓜,你是学民乐的,怎么会知道西洋乐老师讲的内容”
慕容凝烟“也是哦”
边伯贤“那烟烟,你看,我都给你介绍《致爱丽丝》了,那你是不是也得给我介绍一下你们民乐曲子的创作背景啊”
慕容凝烟“那伯贤想知道哪首曲子的创作背景啊”
边伯贤“嗯……那就你们在艺术节弹的那首吧”
慕容凝烟“我们艺术节弹的那首?《茉莉芬芳》吗?”
边伯贤“对啊,烟烟,你不会是上课的时候没听讲吧?”
慕容凝烟“怎,怎么会,边伯贤,你可听好了,我要开讲了哦……”
慕容凝烟“《茉莉芬芳》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