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7日
北京
北京南苑机场,一抹焦急的身影正在候机厅徘徊。
“噔噔噔”高跟鞋的声音令人精神一清,紧接而来的就是一声来自女人的惊天动地的喊声:“阿凌!!!”被声音来源者紧紧拥住的女子,便是智川凌了。
“等了你好久了,怎么现在才来?”智川凌缓缓启唇。
"啊哟,飞机也会晚点的嘛,更何况......”
“韩熙!?”
“没有下次了,我还有事说”那个叫韩熙的女子作护头状,忙转移话题。
智川凌凤眼一睨:“说”
"阿凌,去当明星吧。"
“..............”智川凌不做声。
“怎么了?不好吗?”
“可能吗?”她轻笑,如果要是随随便便就能当明星的话,还要公司有什么用。
韩熙沉思:“也是,你当了明星你爸的公司怎么办?”
“呵,要我当明星也不是不可以,先弄个网红试试”
北京
智川凌的家
把韩熙送回她自己家后,智川凌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开手机,点开百度。
搜索:网红“蹿红”的法宝是什么?
百度为您解答:“网红”要红必然离不开三个法宝:第一,TA生产的传播内容;第二,TA的用户是谁,或者谁喜欢TA并“捧”TA红(目标对象);
第三,TA抓住了哪些渠道分发内容,TA的内容通过怎样的传播路径而达到量级传播(工具路径)。
1、传播内容:多属于“治愈系”网络文化产品
整体上看网红的作品会发现,他们的内容有以下几种风格:
逗比风;不羁风;奇葩风;搞笑风;火辣风;无厘头风;美上天;丑到家……内容类型也多是轻松类、搞笑类、娱乐类、社会热点类。所以这样的网红作品能比较快的“脱颖而出”。
在有些时代转型期或过渡期,人们需要有一些情绪出口,能够释放和缓解在这种环境中的压力。所以,那些能够让大众在某个时间段共同爆发的“释放式”或“治愈系”文化产品,便极有可能成为“热点”现象,并备受人们讨论和关注。
2、目标对象:年轻人;更多网红将生根于垂直社交产品
虽然这些“网红”的作品能吸引大多数人的眼球,也能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但TA们其实有较为明确的忠实粉丝群体,那就是年轻人,更确切的说是90后年轻人。
我们看看2015年的大批网红,他们中的多数是90后,他们活跃在各种垂直类社交媒体平台或者二次元社交产品平台上,他们的通用语言可能我们已经无法看懂。所以,当这些网红们用一种“傲娇”、“无厘头”、“萌呆”、“我就是我”的表达方式来展现自己时,他们便获得了这些年轻人的追捧,并且年轻人也最能解读他们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想法,最能理解和接受他们的奇异独特的方式,也最能get到年轻人的兴奋点。
3、传播工具:他们的传播工具或渠道一定是全覆盖的,这样才会有更多可能性存在。
而在传播路径上看,先在某些垂直社交平台上打内围赛,然后不断积累能量和声望,最后在微博或微信这样的大社交媒体平台可能才会引起全网传播。
“哦,也就不过如此呢”智川凌退出了百度,点开了美拍,同时又在另一部vivo上创立了一个新的微博账号。不久,就开始了第一次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