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经历了三次走丢,而且每一次,都是他们认为我走丢了,其实却不然
第一次
小时候比较鸡贼,那天中午,我请求妈妈带我出去玩,倒也不是什么远地方,只是想在小区里转悠转悠
妈妈在厨房做饭,我呢,就在屋里看电视,把电视开到最大声,换好了衣服,用电视的声音,掩盖了开门关门的声音,就这样,我溜了出去
但是,小时候胆子还是很小的
在外面的门那边,听着屋里的动静
完全忘了自己偷跑出去是为了干嘛
也就十分钟左右,妈妈就发现我不在屋里,到处寻找,大喊我的名字,没有办法,我就把门打开,走进屋里,说我在这呢
那天我被打了,老疼了,哭了很久
虽然如此,我的妈妈在吃饭的时候,也和我道了歉,要知道,家长就好像是我世界的统治者,要想让统治者认错,简直是难上加难
与很多人相比,我是幸运的,但在世界大背景下,我觉得,打这种教育方法是十分可悲的
可悲,不仅仅是对于孩子,更是对于家长,作为一个成年人,一定要有成熟的心性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孩子绝对不能成为家长情绪的发泄体
打,骂,或者冷嘲热讽,都是对孩子,对我们,极大的伤害
因为我现在还是一个初二的孩子,所以,我希望为孩子发声,为我们这个群体发声
没有任何一个孩子生来就是坏孩子,也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注定平凡
只是接触环境不同,眼界不同,才造就能力不同
如果看我文章的读者们中,已经有了做家长的读者,我希望您,可以好好地读一读我所写的每一个字,因为我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心里话
我想,大多数孩子都渴望拥有平等公平民主的教育方法
我也是一样
你不许孩子玩手机,那您不是也在玩吗
或许,大多数家长觉得手机就是害人害己,学生也只是要学习而已
从我个人观点而言,这是不全面的
每一个家长都不希望孩子成年后,成为一个低能儿
没有独立能力,没有交际能力,所以这也就是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我们不可否认,学习是必要且必须经历的,但它绝不是人生的终点,更不是判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
一个人是否有头脑,在于思维,在于实践,而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大环境下的支持
家长的支持
您是否真正注意过孩子的特长,情绪,以及日常的变化,而作为家长,您在孩子的生活中,又充当了什么角色?
如果,这一切在心中的答案是问号,那么首先,就要去寻找答案
或许知道之后,会大吃一惊
逼迫绝对会适得其反,您或许会问,青春期的孩子,到底逆反在哪里
我可以有发言权,那就是心里伤害的全部释放
如果累计的够多
那么释放的时间越长
消极,崩溃,是这个年龄段我们,常有的事
不是卖惨求同情,更不是夸张说辞,而是真的不易
在我们青春期期间,是矛盾体放大化,是自己与自己较劲的过程
这个时候
如果会有安慰,或者一丝鼓励,都会成为前进的动力,甚至成为将来成功的谈资
但是,很多孩子在这个时候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在花一样的年纪选择提前枯萎
很多事后后悔的家长,只是后悔那一天为什么要和孩子吵架,那一天为什么要逼他,那一天……
所有的爆发,都来源于长久的积攒与铺垫
对于那些轻生的孩子们,他们的世界如果是光明的,灿烂的,谁会想提前离开呢
据调查表明,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居世界之首,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思则细思极恐,不思则追悔莫及
最后,我想说,不要在唤醒您所认为的无可救药的孩子,好好唤醒自己的那颗关爱之心吧
愿还在痛苦中的孩子们度过难关,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