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惜年忆
本书标签: 古代  三组邀请驻站  先甜后虐     

错认

惜年忆

“咳咳...咳咳咳咳...”断断续续的咳嗽声在玄极殿内响起。

王公公急忙递上一杯茶,“皇上,请太医来看看吧。”

李扶林摆了摆手,“不必,咳咳..去,把奏折搬过来。”

“这...”王公公迟疑了一会儿劝道:“皇上不若再歇歇吧,龙体安康才是最要紧的。”

李扶林掀开被子,作势要下床,“一点风寒,就把你们吓成这样,咳咳咳...快去把奏折拿过来。”

王公公见他心意已决,便带着人去御书房把这几日堆积的奏折拿过来。

年前李扶林不慎染了风寒,吃了一段时间的药,却仍是断断续续地咳嗽着,总不见好。有时还会在夜里突然发起高热来,两三日下不来床也是常有的事。

不得已,李扶林只好让两个儿子帮着处理些政事。不过大事上,仍需要问过他的意思才作数。

是以,当王公公带着人到御书房拿奏折时,李郎栾和李戚和正在里面商讨政事。

李戚和见王公公吩咐宫人收拾奏折,以为李扶林的病终于有了起色,“王公公,父皇的病可是好些了?”

王公公一张脸上写满了“苦涩”二字,“王爷快去劝劝官家吧。今儿一早起来,官家便让老奴领着人来拿奏折。官家还病着呐,哪儿能这般劳神,老奴又劝不住,哎...若是二公子在...”

顾珩曜虽时常在李扶林面前插科打诨,却也不是毫无分寸的。适时的“放肆”,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李郎栾合上手里的奏折递给一旁的宫人,“王公公不必担忧,一会儿本王与三弟同你一道去玄极殿看看父皇。”

“劳王爷费心了。”

李扶林笑道:“王公公何出此言?父皇抱恙,我等自然该去看看。”

王公公自知失言,赶忙道:“老奴失言,还请王爷恕罪。”

不过是一时失言,李郎栾还不至于连这么点小事都要揪着不放。恰好宫人来报说奏折已经整理好了,三人便带着奏折往玄极殿走去。

玄极殿内,李扶林坐在桌前等着王公公送奏折过来,没成想还等到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李戚和刚坐下便开始絮絮叨叨地说起话来,“父皇,您身体不好就不要看奏折了。有什么问题儿臣和二哥自会解决,您安心养病不好吗?”

他这话说得不算中听却也勉强算得上熨帖,李扶林知道李戚和是真的担心他,才会有此一言。

“朕做事,何时要你来管了。”李扶林声音一高,嗓子便起了痒意,“咳咳咳...朕..咳咳,朕自己心里有数,轮不到你小子来操...咳咳咳咳,操心。”

李戚和看他咳得上气不接下气,眉头皱得更紧了。

李郎栾倒是没有试图去劝李扶林,官家向来是这么个性子,心里一旦有了成算,谁来劝都无用。

他转头看向一旁的王公公,“太医怎么说?”

王公公看了看官家,见他面色如常,才道:“太医自然是让官家好生休养,莫要劳心劳力。”

李郎栾点点头:“父皇还是听太医的好些。”

李扶林哼了一声,没好气地道:“听太医的,朕这风寒也拖了一月有余了。”

李戚和刚要开口,李扶林摆摆手,低咳了几声说:“行了,戚和你先回去罢。郎栾留下来,朕有事要问你。”

这有什么事还要背着他说?李戚和心里有些奇怪,却还是什么都没问,退了下去。

李扶林屏退左右,只留了李郎栾一人在殿内。他站起身往露台走去,李郎栾沉默地跟在他身后。

玄极殿的露台正对宫门,隐约还能看见宫门上插着的大玄旗帜。

李扶林望着不知名的远方,悠悠地道:“朕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

李郎栾低眉顺目地站在李扶林身后,没有答话。他约莫知道官家要跟他说什么。江山社稷,万世千秋,他心里可以想,嘴上却不能说。

“太子是朕手把手教出来的,所有的人都说他最像朕。”李扶林提起自己的长子,语气中满是沉痛和惋惜。

太子李建诚是他亲手教出来的孩子,是他最满意的储君。如果太子还在,李扶林绝不会把帝位传给除了太子之外的任何人。

那是他为李氏江山亲自培养起来的继承人,不敢说是最好的,却是最合适的。可惜太子英年早逝,又没有子嗣,李扶林只能把目光放到了另外两个儿子身上。

李戚和自小散漫惯了,心无城府,坐不稳这个位子。李郎栾倒是心思缜密,性子沉稳,可惜只是庶出子。

况且,李郎栾还...

冷风拂过,李扶林咳了两声,李郎栾立刻上前替他拢了拢身上披着的衣服。

“父皇,露台风大,我们回去吧。”

李扶林没有听他的话,继续道:“可是朕知道,你们三个里面,你才是最像朕的。”

李郎栾张了张口,还是什么也没说。

“你最像朕,也最不像朕。”李扶林的声音有些沙哑,“皇祖母第一次见到顾家两兄弟的时候,朕就知道,除开太子,你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六年前,顾家兄弟进京,在京都里掀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风浪。

皇宫内外都在谈论这件事,连久居深宫的太皇太后都从宫人的嘴里听到了这个消息,不管不顾地便要把两个孩子召到慈宁宫来看看。

太皇太后跟顾老侯爷的祖母是手帕交,姊妹两关系好了一辈子,顾老侯爷年少时还经常跟着李扶林进宫来给太皇太后请安。

后来李扶林登基,顾老侯爷承袭爵位,带着定北军远走北漠,驻守边疆。

那年顾老侯爷才二十三岁,太皇太后听到这个消息,赶到御书房的时候,顾老侯爷已经带着人出了京都。

太皇太后还因此神伤了好一段时日。毕竟是她看着长大的孩子,说走就走了,还是去这么远的地方,怎么能不担心呢?

此番听闻顾老侯爷的两个孩子回了京都,她自然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见见他们。那也是三个皇子第一次见到曾皇祖母口中经常提到的顾老侯爷...的儿子。

那时的太皇太后身体已经不大好了,眼神也不行,脑子也是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

她刚一见到顾家两兄弟便激动地站了起来,走到顾珩曜面前,拉着顾珩曜的手“边哥儿、边哥儿”地叫起来。

太后在一旁轻声提醒道:“母后,这是曜哥儿。”

“曜哥儿?”太皇太后混沌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疑惑,回过头仔仔细细地将顾珩曜打量了一番,“这明明是边哥儿,哀家眼神是不大好了,脑子却没糊涂。你可别想骗哀家。”

说着,太皇太后又拉过一旁站着的李郎栾道:“林哥儿,你看边哥儿都回来了,你们以后啊,也别再赌气了。有什么事,说开了不就好了。到时候,还一起来给哀家请安。哀家让御膳房给你们做琼叶糕,你和边哥儿最喜欢吃这个,哀家都记得。”

太皇太后絮絮叨叨地说着,两个小辈听得一愣一愣的。官家坐在一旁看得尴尬不已,他人坐在这里,太皇太后还拉着他儿子一口一个“林哥儿”的喊着,他能不尴尬吗?

“母后,别站着了,先坐吧。”太后适时地出声提醒。

太皇太后拍了拍额头,“看看哀家,都高兴忘了。”她笑着招呼两个孩子坐到自己身边来,“快坐,快坐。哀家让人送些果子上来。”

那日,太皇太后拉着顾珩曜和李郎栾说了小半个时辰,才恋恋不舍地把人送走了。

其他人看了一下午的戏,也是身心俱疲,纷纷跪安出宫。

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太皇太后都分不清他们两个。直至驾鹤西行,她都以为她看着长大的两个孩子仍像年少时那般要好。

却不知道,真正的边哥儿还在遥远的北漠,而林哥儿则高座于庙堂之上,与年少时的玩伴少有往来了。

上一章 柑橘 惜年忆最新章节 下一章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