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想要破解这个摆在眼前的谜题并不是很简单,看起来可供选择的工具有很多,但这反而让我无从下手。
那东西会是什么呢?塑料做的沙漏?亦或是可以溶于水的固体物质?或者是什么装着到了一定时间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的塑胶袋?不过,我觉得这些东西在这种乡村之地不会很容易搞到手。我应该,从最常见的东西里寻找灵感。
不过,有一个细节很关键,那就是时间的控制。如果说那个道士想要成功的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瞒天过海的计俩的话,他就必须要精确的计算好时间才对。可是,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也就是说,他极有可能反复练习过这类表演。
如果说他反复演练过这种操作的话,那么,去他最可能演练的地点,估计就可以找到些许蛛丝马迹。
而那个地方,最可能的就是河流下游处,因为在那里,一切的道具都不会被长期在河流中游地带活动的村民们发现。
而且,对于我而言,那里也是做实验验证猜想的理想地点。
回到朋友家后,我们二人找了两辆自行车飞速的沿着河流向下游进发,一面骑行一面寻找着河流沿岸适合做实验的地点——当然那里也是那个道士演习的理想地点。最开始时,我们并没有看到合适的地方,这河岸边杂草丛生,满是淤泥,我们光是骑车就必须要在河边那模糊的小路上前行,自然也无法靠近那宛如沼泽地般危险的河岸。
大概过了3或4km的距离,我们看到了下游处一片比较开阔的河流冲积形成的平地。那里堆积着大量的鹅卵石和泥沙,似乎是比较理想的实验地点,而这里也最可能是那个道士之前来过的地方了。
当然,那里除了鹅卵石和泥沙外,还有很多从河流中上游飘来堆积在那里的垃圾。
我们只得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踏上了这片由石头、河水和垃圾构成的大陆。但正当我弯下腰准备仔细观察脚下的东西时,朋友却大叫了一声。
我顺着他的视线看去,发现那是一口在河岸边浅水区域搁浅的黑色棺材,貌似还挂着渔网,和我们那天见到的那个浮棺一模一样。
似乎,除了智慧女神外,命运女神也开始对我微笑了。
我走近那口黑色棺材,仔细地观察着它。这个边长半米左右的黑色箱子表面布满了凹痕,似乎是被无数石头狠狠撞上后留下的痕迹。我翻倒了这黑棺,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张被铆钉死死地钉在棺材底部的渔网,渔网里面还有几块鹅卵石,明显要比渔网的孔洞更大,似乎是被困在了这牢笼里。
我望着眼前的黑色棺材,突然想到了潜艇和轮船。其实这次浮棺事件的机关,就类似于潜艇和轮船的机制。
说起潜艇的上浮和下潜,其实是靠改变潜艇的自身重量来实现的。
潜艇有多个蓄水仓。当潜艇要下潜时就往蓄水舱中注水,使潜艇重量增加超过它的排水量,换句话话说也就是让其重力大于受到的水的浮力,潜艇就下潜,反之则会上浮。
这可以用物体在液体中的下沉、上浮两个动态过程中的受力分析来解释。
而轮船的大致原理也与此类似,船只本身的排水量,也就是他沉入水中的那部分体积,会让其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如果说那口棺材的六块木板本身密度不大,再加上其内部的那部分空间,其排水量就将大于棺材的重量,这样一来,只要棺材的防水性比较好,就可以化身“船只”,漂浮到水面。
而如何让这个棺材从“船只”变为“潜艇”,则是问题的关键。
如果说在这种穷乡僻壤会有能工巧匠制作出“土制潜艇”,是不太现实的。事实上,那个道士当时所做的只是让棺材在一定时间段内从河水里上浮到水面,所以说,只需要考虑如何一点点让排水量与整体重量之间的差值不断增大,这个上浮效应就可以实现了。
在这一瞬间,谜底似乎是解开了。我终于是初步摸清了这个道士所用到的手法。
我对朋友说到:“这棺材就是那个道士展示给村民们看的那口黑棺,真正的b君父亲的灵柩根本没有被他用来做表演的道具,而是被他放在了某处。我们眼前这口黑色棺材底部的渔网应该就是用来挂住重物的,而那个重物便是拉住棺材不让他快速浮上水面的机关。渔网里的鹅卵石应该就是剩下来没有漏出去的材料,那个道士所用到的东西,实际上应该就是冰块、鹅卵石这些东西。我们可以看到,这张渔网的孔洞并不大,很多鹅卵石无法溢出渔网的范围。如果将一堆鹅卵石和冰块用这张渔网捆在一起,随着冰块的不断融化,渔网内部重物的重量便会不断减轻,而棺材本身就像一个气囊,重物的重量越轻棺材浮出水面的体积越大,最终便会产生棺材缓慢上浮的现象。”
朋友听完我的推理后,若有所思。我能感受到他正在脑海里给这口黑棺材进行受力分析,那种沉思的表情让我心中生出一股得意的情绪。我甚至开始哼起了小调,为自己初步破解了道士的戏法而洋洋得意。
但朋友随后的话却宛如一盆冷水,从我的上方劈头盖脸的浇了下去,把我原本的推论推翻了。
“可是,你难道忘了吗,冰在水里沉没的话,因为冰的密度小于水,他所受到的浮力要大于其自身的重力,所以从头到尾冰块就不可能给棺材提供向下的拉力。如果按照那你所说的那样做,与其说冰块是用来增重的材料,倒不如说他是一个给渔网内部重物提供向上的浮力的一个气囊。随着时间的推移,冰块融化后,渔网下方的重物堆虽然重量减少了,但因为其整体密度变大,且原本能起到缓冲作用的冰块消失了,所以其提供给上方棺材的拉力反而增大了。这样一来根本就无法实现棺材的缓慢上浮,只会让他一直沉在水里才对。”
他的这番话有如醍醐灌顶,让我不得不重新开始思考机关的设计原理。
那么,如果说棺材底部捆着一袋沙子,袋子上面扎一些窟窿的话,这样的方法可行吗?
我仔细的开始分析:如果说棺材板底部和一袋沙子连接,并且袋子上面有很多窟窿的话,因为装着沙子的带眼袋子在水里泄露的速度本身会比较快,这样的话棺材过不了多久就会彻底浮出水面,根本无法实现长时间的让棺材大部分没入水里的效应。
但是,如果说,让沙子的泄露速度在可控的范围内,这一切就可以实现了。而这种机关,要设计出来的话,恐怕没那么容易。沙漏之类的东西也是一样的道理,根本无法让沙子的溢出速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突然,我想起了冰这种神奇的物质。
如果说,在一堆沙子或者小石头的外围包裹着一层冰壳,当冰壳逐渐融化后,沙子和里面的小石子会一点点溢出,这种解释似乎比较合理。如果说事先用模具冰箱等做出来一个开口的正方体冰外壳,然后往里面倒入小石头和沙砾之类的东西,最后再灌入水,将这个正方体封死,由于水会慢慢渗入石头沙砾之间的间隙里,这个时候再冷冻的话,那些由小石头和沙砾堆成的分散化的重物堆会被固定在冰壳里,而且当外层的冰开始融化后,由于内部的冰还没有开始融化,这样外层的沙子石头会先泄露出去,并且这种泄露速度会比较缓慢,至少经过反复的操练,调整好冰水和沙子石头等东西的比例,就可以做到较好的控制冰壳内部的溢出物的溢出速度。这样的话,一个简易的“定时上浮装置”就完成了。
想到了这些,我把我的推理讲给了朋友。经过了他那缜密的分析后,我的推理终于是站稳了脚跟。而接下来我所要做的,便是将那个道士及其同伙所上演的“移花接木”的把戏全部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而我似乎看到,胜利女神所闪耀出的光芒正在一点点将那隐藏在黑暗角落里的真相一点点曝光,这场在我和道士团伙之间展开的激烈的智力角逐,已经要接近尾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