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门面的那天,除了我和父亲,我还叫上了许大叔和芳儿,他们在县里时间长,见人也多,有他们出面谈,也很合适。
门脸很乱,也没整理,地方不小,倒是可以隔成两部分,一部分放置药柜,一部分,做个诊室,还能留出地方,放上凳子和小几供病人休息。
进了后院,我便十分熟悉了,毕竟前世在这也住了一段时间,院子里有一口井,还有一颗枣树,夏季枣子成熟时,大哥就拿了竹竿打枣,我和母亲拿了筐子捡,看到颜色漂亮的,拿了衣袖擦擦,便直接放进了口中,又脆又甜。吃饭的时候,母亲会拿大枣和嫩玉米一起煮,煮好后,可以吃枣和玉米,喝汤,大枣的甜味融合了玉米的清香,是简单又美味的食物。
后院有3间房,到时是我和哥哥各一间,父母一间。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宅子,这里便可以留给店里的伙计,另外还可以空一间给万一有重病需要观察的病人。
除了铺子要重新规整,后院很干净,买些家具就可以了。这家店之前生意并不是很好,铺子也不太好租,许大叔和芳儿最后谈到380两成交,倒是真不贵。
付好钱,我们兵分三路:许大叔和我又带着房主一起到县衙修改了房契,李旦送父亲回白家庄求字,芳儿则找了以前药膳阁装修时用的匠人,整修铺子。
等晚上父亲回来,果然喝醉了,我看得出来,父亲是真高兴,母亲骂了句没出息,可还是把父亲搀扶进了屋里。
小年的时候,收到了大哥的来信,简单的说了在外一切都好,又表达了一番不能回来过年的歉意,还嘱咐我除夕一定要陪着父母守岁,往年,都是大哥陪着,我早早就睡了。能知道他平安,我们也算松了口气。
只是也不知道小黑哥怎么样了,他和明师傅走了有10天了,差不多到西北了吧,西北那,更冷吧。
次日,我直接去了药膳阁。
“李掌柜,我想问你个事!”我开门见山的问他。
“小姐,请问。”
“这次明师傅去西北要办什么事?”
“这,他没告诉你吗?”李达有点惊讶,显然是没想到,我居然不知道。
“那天明师傅回去就睡了一觉,醒来就着急走,没机会说什么。”
“……”
李达虽然没说话,但从他的表情,我明显感觉到,我刚才回答的不对,哪不对?莫非李达说的他是指小黑哥。
“这次他们去西北,是因为小黑哥?”
李达点了点头。
“小黑哥从未去过西北,他去西北干什么?”
“刘青峰虽然是叫李明一声师傅,也是李明教了他功夫,但是,他算是我们公子的徒弟。”
“李平?”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