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的城池,城池依着一人。就连神也为之倾倒。
他叫嘉仕敦,男,14岁,金鸡国世袭伯爵。一头烂漫的金发,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虽年纪轻轻,却已经是世袭伯爵职位。他爱穿淡蓝色衬衫,黑色破洞牛仔裤,脚踏一双马丁靴。嘉仕敦是个帅气的男孩,身居金鸡国首都"伯都",很快博得了当政"总权人"(金鸡国除国王外最高权利拥有者)圭子青的喜爱。
好了,就介绍那么多,下面才是重点。
一日清晨,嘉仕敦去后花园赏花(虽然可能他没这兴致),正巧碰到了在花园外散步的江中郎。江中郎脾气不好,且孤陋寡闻,嘉仕敦抬头瞄了一眼他,他便暴跳如雷,指着嘉仕敦鼻子破口大骂道∶"呸!小屁孩,敢瞪老子,信不信老子让你死无葬身之地!"嘉仕敦有些蒙圈,连连退后。
听着江中郎的"淳淳教导",嘉仕敦忍声吞气的回了家。
按理说,这不过分。在金鸡国,中郎官职比世袭伯爵大,且江中郎年逾五十,骂几句也不会怎样。不过,嘉仕敦可不是个甘愿被人牵着鼻子走的人,他悄悄的开始酝酿一次"整人"计划。准确的说,他要把江中郎往死里整……
一天中午,骄阳似火。草木被火舌舐得奄奄一息,每个人都是没精打采的样子。烈日当空,藤萝摇曳,罗府却没有一丝生机。
罗府大当家罗正忠在会议室召开了会议。罗正忠打算宣布解散罗府,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六女儿罗惠表现的十分激烈,一直与父亲据理力争。罗正忠见许多人意见统一,便怏怏地低下头,小声地说∶"散会。"
此时,大儿子罗荡谢站起来,拍着胸脯说∶"父亲,你有什么困难,儿子定为父解忧!!!"罗正忠一听,立马哭爹喊娘的哭诉着,又是经济危机啦,又是武装薄弱啦,总之理由是滔滔不绝。但关键是,罗正忠说出了骇人听闻的一点——伯都管理疏忽,内部力量松懈,定会亡于不久之后。若不即使换君,金鸡危在旦夕。
此话直指国王,但却一点都不过分。当时的国王是景逸,景逸连昏君都不如,天天酒池肉林,全权由总权人圭子青掌管。而圭子青也是奸臣,唯一做的对事就是在投降后,向罗荡谢推荐嘉仕敦,不然他还真是奸臣。这些都是后话,到时候再讲。
总之,奸臣(如圭子青)当道,忠臣(如嘉仕敦)不用,昏君(景逸)误政,这就是当时内部的大致情况。
我们再回到罗荡谢身上。他一听父亲之言,二话不说,拍案而起,转身离去。会议自散。
知道罗荡谢去干嘛吗?他是去筹备军需与人力,准备向国王发起进攻。事情办的神不知鬼不觉,连他父亲都没发现。这在现在,就相当于"二愣子",好听点叫"飞蛾扑火",简直是无稽之谈。不过,三个人的加入,使战局逆转,反败为胜,获得了最终胜利。虽然,可能他们发生了内战,可能他们不是最终受益者。
第一个,是司马凯,时年35岁。
第二个,是江谷丁(江中郎),时年53岁。
第三个,是嘉仕敦。
罗荡谢先是准备在伯都招兵买马,不过伯都管的太严,罗荡谢只好去了老家——杜城。正式在杜城,他见到了司马凯。
杜城有"三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司马府。司马凯是司马府二少爷,也是最有谋略最著名的。毫无疑问,司马凯进入了"罗氏军",并成为了主军师。
司马凯筹谋杜城,帮杜城老百姓击退贼寇。其中,司马凯也发现几个能打的,把他们招了进来,并把县官全部杀死,封锁杜城,明摆着是要闹独立。
可惜,事已至此,内部无一人留意,恐怕真的被麻痹了神经。然而,杜城离伯都并不远,如何做到密不透风呢?
原来,幕后撑腰者是罗正忠。
罗正忠是伯都第一奇人,号称"天下第一大当家"。有了他的幕后支持,圭子青自然没有察觉。
司马凯进队后,收了伯都的江中郎。虽然他脾气不好,但十分能打。
而嘉仕敦,看如此大的阵仗,便以叛军长自封,在伯都建立军队。嘉仕敦知道罗荡谢是他最大的敌人,便发起了进攻。
这次进攻,目标是杜城。
嘉仕敦带兵包抄杜城,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军∶嘉仕敦为军团长,带兵二万。
第二军∶兰异甲为军团长,带兵三万。
第三军∶鬼行者为军团长,带兵十万。
第四军∶安堕为军团长,带兵五万。
就是这样。嘉仕敦虽然带兵最少,但实力最强,这两万人被称为"仕敦王牌军"。
就这样,嘉仕敦从侧翼突袭,其他人接应,成功调虎离山。兰异甲带兵突然转弯,大破敌军。鬼行者将军队带离,突然设下埋伏,以以一当百之势,大快人心,将敌军杀的片甲不留。鬼行者带兵最多,立马后撤支援,呼应嘉仕敦。安堕将军队分为两支,自己带一万增援,其余四万拦截逃兵并俘虏。关键是,他们俘虏了罗荡谢的四弟,罗正忠的四儿子罗腾。
司马凯慌了,见如此阵仗,罗荡谢只剩三万人。司马凯当机立断,做出了安排∶
罗荡谢带五百人直接进攻伯都,江谷丁带剩余兵力阻隔嘉仕敦。
面对实力不菲的敌军,罗荡谢整理了剩余兵力∶十七万人,向杜城发起了总攻。
这是一个错误的判断,因为他遇到了司马凯。
司马凯也不是什么神将,也无法一时间凝聚实力。因此,他只能打游击战。但是嘉仕敦实力雄厚,如果一直僵持下去,必然会被突破。无奈之下,司马凯使用了最终绝招∶
放弃杜城,等待伯都的胜利。
使用此计,必须对队友有巨大的信心。那么,司马凯为何对罗荡谢如此有信心呢?
首先,罗荡谢实力很强,兵力精而少。再加上罗正忠深得民心,群众对昏君不满,罗荡谢有强大的群众基础,自然事半功倍。
于是,司马凯放弃杜城,迁移毛湖——伯都旁的小县城,整顿兵力。
而嘉仕敦占领杜城,也开始整顿实力。
终于,一次试探战被江中郎拉开了序幕。
当双方保持着可贵的和平时,司马凯令江中郎偷渡界河,越杜城,带敢死队一百直入敌营。
嘉仕敦着实吓了一跳,迅速迎战。不过时值午夜,兵将尚未醒,很快被敢死队刺杀。嘉仕敦寡不敌众,被俘虏。
战局是∶嘉仕敦折兵一万余人,还剩十六万在其他地区。嘉仕敦本人被俘。
这是迎头重击。敢死队的人数是嘉仕敦的1%。
如此悬殊的差距,敢死队仍是靠机敏胜利了。
不过,还有十六万人呢?
当天,五万人前来救援。嘉仕敦被救出,江中郎及敢死队被活捉,当老百姓面乱刃分尸。
对于司马凯来说,这是惨痛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