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班开会中途,周筱风想起了昨天林逸带来的老先生。
但是很遗憾,王老先生因为没有住院检查治疗,今早意外,送来抢救没成功。
林逸看到王老先生儿子带来的检查单上有周筱风的签名,他很生气,认为周筱风没有用心对待王老先生才导致的意外。
王老先生抢救无效后,本来林逸在抢救室外和周筱风争执,江主任打电话来让林逸去处理一台出血不正常的手术。
林逸看了一下病人情况,分析了出血不正常是由于病人组织脆弱,生物瓣顶破了左室后壁组织导致的出血。
而这台“九死一生”的左室后壁破裂是林逸到东立医院的第一台手术。
谢天明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这台手术也真正让同事了解到了林逸“天才型医生”的含金量。
林逸结束救场之后就收到了死亡案例讨论会的消息。
同样的作为副高,崔泠也去参加了这次讨论会。
周筱风说不管怎么劝说,王老先生都不留下深入检查。后面他有急救病人,让王老先生在诊室等他一会,结果回来之后王老先生已经走了。
崔静王老先生的家属现在不能接受的是,他们看到了就诊记录,为什么来了医院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救治。
白主任站在旁边,帮周筱风说了几句,他认为
白及(心内科主任)医生最害怕碰到这样的病人,自己的病都不上心,信不过医生啊。
林逸周主任为什么放他走啊?你既然知道王老先生有心梗的风险,为什么留他一个人在诊室?
周筱风那林主任认为我应该用什么办法留住他?
林逸哄住他、拖住他,扣下本子跟他家属交流。办法有的是,我是不是还特别强调、拜托过你!
周筱风胸痛中心是急诊,我没办法把所有时间用在一个不配合的病人身上,这对其他病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林逸周主任的意思是说因为你很忙,所以这是他应得的下场?
周筱风我没有说这是他应得的下场…
林逸看病不是吃饭,爱吃吃不吃拉倒!一个可能心梗的患者,你有无数种办法来避免悲剧的发生,但现在呢?
这种针尖对麦芒的场面还是很久没有遇到了。
林逸的工作和同事产生的分歧,崔泠都是听林逸转述或者遇见其他人说起,真的看到现场了还是比口头描述尖锐的多…
之前林逸在大学阶段和同学产生观点分歧没这么凶的来着,不过崔泠很快就想通了,毕竟大学时候还是观点碰撞、纸上谈兵,现在是真正的活生生的一条生命,到也可以理解。
只是崔泠以她自己的标准,客观的角度来判断的话,周筱风主任的责任不大,毕竟是真的有急诊病人要去抢救,王老先生也签下了免责申明。只是筱风主任再劝说一下,讲讲严重性,或许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但是胸痛中心确实很忙碌,就那么一会就错过了。
而林逸这边,崔泠也可以理解林逸的心情,他一直以来都是以病人为重。无论是在大学期间,在课堂上有观点冲突他也是强调病人的重要性。工作之后崔泠和林逸不在同一家医院,林逸有时候也会说起他和同事有分歧,大部分也是因为病人。
林逸的主张也有一定的道理,只是言辞和方式在崔泠看来有点激动了,也可以有更温和的话语去表达观点,不过这样才是林逸啊。
讨论会没有结论,中途医务科的医生进来说王老先生的家属在医院,崔院长跟着去处理了。会议就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