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初的西北农村,人们初次尝到改革开放的甜果,电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而对于农村,对于农民,最振奋人心的就是照明——电灯,对于贫瘠的西北农村意味着油灯时代的终结,电灯照明的开始。也不能说没有电灯以前就没有光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百废待兴,城市才有电力,而农村的电力则是一段庞大的工程,就是在21世纪的今天,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里,农村电力也没有百分百覆盖。所以对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西北农村来说,电灯就是光明,是新的时代。灯泡代替了油灯(煤油灯,羊油灯,各类油灯),农村新时代开启,水磨坊、煤油灯成为历史,夜晚的娱乐活动也逐渐增多......
1993年农历正月末,农历新年刚刚过完,新春来临之际,在西北农村,农民下地干活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后,开启一年的劳作,忙碌从此刻开始,不巧的是在这个月月末的夜晚,伴随着一声啼哭一位婴孩降生了,那时候大多数人家生孩子都不会去医院,一是条件不允许,二是经济困难,后来母亲谈到说,生小孩的时候身边没人,父亲和乡村老医生在火炉旁喝茶,父亲听见有婴孩啼哭,还以为是隔壁庙里看皮影戏看客的小孩在哭闹,想了半天才和医生去看了一下,才发现小孩已经落地了,在父亲的印象里和别的小孩不同,此子嗓门大,特爱哭,于是我的出生给这贫困家庭带来了欢乐,父亲有了次子,奶奶最开心,在她的那个年代,奶奶生了七个孩子,只有一个儿子,爷爷去世的早,一个寡妇在没有其他亲人的帮助下抚养七子成长,是多么的困难,我的出生也算是给她多少一点希望,不至于在儿子的一生中也是独子(农村还是重男轻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