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国是坐落于周围皆是连绵山脉的小国,在大路上其他大国战火纷飞的时代下,南宫国里面的人们却是安居乐业,近几年更是国泰民安,得益于这代皇帝的治理有方。
不仅是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守护着南宫国,使得国防时刻坚如磐石的原因还有一点,那便是世代为镇国大将军,公孙家。
公孙家的现任年轻当家---公孙卫,犹为出色,自幼丧双亲,却揽下重任,打破所有人的质疑,指挥过许多战争,带头冲锋陷阵,都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他深谙防守之道,而立之年就打得让外敌不敢进攻,只能和谈。
公孙将军年仅三十却有着气宇轩昂之风,处之泰然之气。俨然像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
而在南宫国,男子过了十五就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可公孙卫将军都三十岁整了,还是未娶,这令人疑惑。
但一切的一切在那个中秋前夕发生了改变。
“宣镇国大将军,公孙卫进殿!”
这里仍然像往日一样的平静,威严雄伟的殿堂坐落在树林之中,散发一股庄严的气息。密林幽静,鸟鸣清脆,远远的传来,依稀可以看到昏暗的大殿,厚重的宫门在眼前一扇一扇的打开,上官明德走进长长的青石正道,前边就是夜色中沉默而威严的南宫殿,这是皇帝上朝的地方。
公孙卫的脚步微微的顿了顿,稍微调整了一下呼吸。
这次紧急召见他,他自己也觉察绝不是什么善事,家父的副官叔叔也劝他谨慎行事。
金碧辉煌的南宫殿内,硕大的空间里,左边是武官,右边是文官,他们在叽叽喳喳窃窃私语着什么。
王座上那位皇帝还没到来。
他站在大殿中央,静待着她的到来。
无论是什么结局,他都会坦然面对吧。
“南宫女皇陛下驾到!”
宫女不高不低适中的声音从宫殿内侧,让所有人紧张起来,并全员应声弯腰鞠躬。(每个朝政不一样,不一定得下跪。)
她从宫殿内侧出来了,每一步都十分地轻。女皇头戴帝冕,她那倾城的面孔若隐若现。身着镶着银线的金纱裙,跟着身后的四位宫女小心翼翼的提这拖沓的长裙,款款走向王座。她长长的头发如黑色的瀑布倾泻,金灿灿的裙裾覆盖了宽大的石阶。
她一丝不苟,平稳地正坐在王座上,冰冷的眼神俯视着我们,她还是那般精致无比,像上天赐予人偶的一般。
许多国王正是窥见她的美貌,才率兵冒犯国土。
女皇的四个兄弟因为皇位内斗,自相残杀,阴差阳错地只剩女皇一人,先皇临终前只能将皇位传给女皇,刚开始的质疑深十分浩大,但有着公孙家的扶持,和女皇自身的能力得以服众。
从刚开始的皇女殿下,现在越来越像是个皇帝陛下了。
“臣参见南宫女皇陛下。”所有人不约而同地弯腰鞠躬。
“爱卿们平身。”女皇庄严又悦耳的声音萦绕于心。
“公孙卫将军。”女皇看向了我,眼神依旧是冰冷的。
“微臣在。”
“公孙将军在边疆连战多年,战功累累硕果,听闻将军与境外的国王有私通之嫌,凭朕对将军的忠胆了解,断然是不可能的,但无论如何,将军是该歇息了,朕命爱卿为皇家陵墓当守墓人。”
意思是让我不要再当去边境指挥了,守在皇家陵墓里。
此话一出,整个大殿顿时炸开了锅。
“陛下,万万不可啊!公孙将军是边疆的定海神针,少他军心定会涣散。”说话的是第一排的武官。
“还请陛下三思啊。不仅是军心,公孙将军平日会带领部下帮助百姓耕田织布,将军粮分发给难民,如果如此做,民心也会涣散。”这次说话的是站在第一排的文官。
几乎所有人都在为他求情。
在女皇上位期间,将军联合女皇把反叛者,奸臣一个个一网打尽,剩下的都是为国服务的忠臣。
“微臣遵旨!”将军用响彻整个殿堂的声音,让他们安静了。
女皇这么做的目的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巩固君权,一个镇国大将军却有着十足的兵权,满朝文武的支持,得以民心,却没有人与其制衡, 就只能在他起恻隐之心之前拿下,这是很正确的判断。
女皇真地长大了,他由衷地想道。
“陛下,您做得无比正确,我的剑只为这个国家和您效劳。”公孙卫收起了平日严肃死板的脸,由衷地向南宫女皇陛下,曾经的皇女殿下微笑着。
女皇愣了一下,但依旧保持着冰冷的脸,不经意间,拿手捋了一下发梢。
这是女皇说谎的动作,难道女皇隐瞒了什么吗?
隐隐约约地,公孙卫将军看见了,自己幼时送女皇陛下的胧月项链并没有挂在她的身上。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又是宫女那适中的声音。
女皇说谎的事情令他难以释怀,让他起疑难道是又有什么新的奸臣吗?
他打算边调查此事,边当守墓人。
陵墓里机关重重,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正确路线,他正是其一。
他坐在陵墓中央,每日应该会有女皇的亲信来送饭,问问这个人就知道些情报了。
他想出来就可以随时出来,但别人想进来是是不可能的。
约束他的,只有女皇的圣旨。
没曾想,将军再次见到外面时,除了满月皆是另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