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正七年,理正帝实行耗羡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地方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以外,作为“养廉银“以提高官员俸禄,让哭喊着家中贫瘠的官员们再无借口贪污,或借走国库银钱。
理正八年,理正帝下令实行摊丁入亩之国策,将人头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赋税改革是自古以来都难以一蹴而就的任务,且此举虽然有利于贫民却不利于地主,尤其是太宗时期就开始圈地自用的旗人。
不过对于这些只知道招猫逗狗、整日里无所事事的旗人,理正帝并没有上皇那样好的性子去容忍。登基至今已有八年的胤礽手段颇为强硬,且日渐充盈的国库和兴盛的国力也让他底气十足。尤其是对改革持反对意见的人在他这里实在无足轻重,毕竟包括康熙和弘昊在内,真真正正的掌权者以及辅佐他的兄弟们,是全部都能够体会并理解他这样做的初衷的。
于是摊丁入亩和耗羡归公这两样利国利民却得罪旗人权贵地主的大计,就这样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理正十年,理正帝下令于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取消土司世袭制度,由朝廷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并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举措。
理正十二年,理正帝正式下令废除贱籍,初时虽条件标准严苛,但毕竟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废除贱籍这条政令经历了理正、乾嘉两朝,到乾嘉帝末年,才算是真真正正的成为了让天下百姓归心的善政德行。
史书记载理正帝一共在位二十载,期间上行德政、下恤臣民,且因着禅位于乾嘉帝之前使大清国力空前强盛,四夷臣服,因此被史书评价,是一个政绩不弱于圣祖康熙爷的明君。
理正帝与乾嘉帝两代帝王在位期间极为重视大清朝的疆域版图,秉持着大清朝寸土不让的原则,甚至连乾嘉帝皇后富察氏的伯父、两朝重臣富察.马齐,都因在与俄罗斯进行谈判时泄露大清底线而被追咎革爵。不仅如此,理正帝还将一直蝇营狗苟妄图搞事情的日本与一心追随旧主“大明”的李朝给打的几乎朝野倾覆、溃不成军,最后只能不甘心的接受大清派去的官员主政,李朝宗室和日本天皇则彻底被边缘化,成为如世代受大清册封才能名正言顺的达赖喇嘛一样的吉祥物一般。
登基了二十年,在老爷子的亲眼见证下,胤礽让大清的版图扩大了一圈,也让老爷子临终之前终于亲口说出了那句…他一辈子都想听到的话来。
横亘在父子中间几十年的芥蒂,在康熙临终之时的相视一笑中,也终于得到了释怀~
第一章。
PS:(这里的百分之九十政绩都是四爷的,比如摊丁入亩、耗羡归公、改土归流之类的,只不过换了胤礽登基,我觉得这些事情他也能做到,并不是否定四爷的意思啊ಥ_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