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三十年前一个夏天的午后。
地 点: 华北平原上一个叫赵家庄的小村子。
这里刚刚下过一场大雨,雨后的空气还带着泥巴沁人心脾的清香。清冷的街上人不多,只有几个妇女聚在一起咒骂着这不期而至的大雨,原因无非如下: 一是大雨淋湿了各家做饭的柴草,让她们没干柴禾做饭了;二是泥泞的道路让村人两三天都出不去村子;再有嘛就是这场雨很大,村里的土坯房子十家有八家都漏了雨,等天彻底放晴后这些本来刚忙完了麦收可以偷偷懒了的村民们,还要各家相互请帮工和麦秸杆泥巴抹房顶。
大人的郁闷挡不住孩子们的欢乐,雨后积水的街道连同满街没过脚面的烂泥成了孩子们天然的游乐场。打泥巴仗、玩儿“新锅破锅”(注: 一种流传在河北省河间市附近的游戏,就是把一大块泥巴在地上反复摔,直到把泥摔出橡皮泥一样的黏度,摔好的泥做成个锅子一样的凹形,然后嘴里大喊着“新锅!破锅!!”开口儿的一面向地上猛摔,如果摔的人把锅子形泥巴的底部利用压缩的气体涨破了,那一起玩儿的小伙伴儿们就要输给这个泥巴锅子破了的小孩儿一团泥巴)、团射弹弓用的小胶泥球儿,孩子们玩儿的兴高采烈,生活的贫困、物质的匮乏丝毫影响不到孩子们玩儿的激情……
“小蛋儿!小蛋儿!你的红胶泥从哪儿搞的?咋和我们的泥不一样?!这玩意儿要是团成胶泥球儿晒干了打麻雀绝对特好使。” 一个满脸泥巴还挂着两条鼻涕牛牛的小男孩儿忽然嚷到。 几个一起玩儿的正欢的孩子一下儿安静了下来,所有孩子的目光都落到了那个叫王小蛋的男孩儿手中一团鲜红鲜红的细黏土上。
“小涛,俺……俺这是刚才在地上捡的……”
“你说谎,我们咋捡不到?不老实交代咱们就都别跟他玩儿了。”鼻涕牛牛用眼睛扫了一下一起玩儿的几个小孩儿,又把近乎威严目光投到王小蛋的脸上。
“别……别不和俺玩儿了,俺没说谎,真就是刚才在那地上捡的……”一脸委屈的王小蛋抬起沾满泥巴的小手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大土疙瘩“就是在哪儿,在那大土堆顶上……”
“走喽!去捡红胶泥玩儿喽……”这伙儿孩子的头儿李小涛带着几个一起玩儿泥巴的小孩儿,光着脚丫噼里啪啦的踩着烂泥浆向赵家庄村西的土疙瘩顶上跑去……
傍晚,夕阳映红了半边天,赵家庄一排排土坯房的烟囱里都升起了浓浓的炊烟,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潮湿稻草燃烧不充分的生烟味儿。忽然一阵狗叫声夹杂着小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打破了村子的宁静。
“救命啊!出事儿啦!小涛掉到大黑窟窿里去啦……”
“来人那!救命啊!有怪物啊!!”
赵家庄本来就不算大,听到喊声的大人们都匆忙放下手里的活计奔出各家的家门,约摸一袋烟的功夫,村西土疙瘩附近就围满了人。
土疙瘩顶上赫然出现了一个黝黑黝黑的洞,深不见底,洞口仿佛还往外冒着淡淡的白雾。
“小蛋儿!孩子!这是咋了?!别害怕,告诉你老东爷这是咋回事儿?!”村支书张老东抓着旱烟袋焦急的望着瘫坐在地上瑟瑟发抖的王小蛋。
“老东爷,这黑窟窿里有鬼!我怕……”说着王小蛋呜呜的哭了起来。
“你这孩子,可不敢瞎说,这大白天的哪儿来的鬼?!你吓迷糊了吧?!”
“有!老东爷这里面真有鬼!我和小涛还有二光我们几个来这里挖红胶泥,起先我们每人都挖了一大堆,谁想这胶泥越挖色越红,再后来突然红胶泥里伸出一只长黑毛的大手抓住小涛的腿往泥里拽,我们一起玩儿的几个人赶忙抓着小涛手往上拉,后来咕隆一声响地上出了个大窟窿,他们全都掉下去了……老东爷……我怕……”王小蛋的脸因为恐惧吓得完全没有了血色,白的像张纸,人哆嗦成了一小团。
有鬼?!听了王小蛋的话,在场所有人的脊背都生出一丝寒意。村支书张老东的脑门儿上也冒出了一层冷汗。因为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村里老辈人讲的关于这个土疙瘩的传说,在传说里这个土疙瘩确实是个不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