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坑到人了?还达成了成就?”韩小立茫然。
唤出系统界面仔细查看。
成就等级2级(1/4)
文雅坑人:安静文雅的动用手段忽悠人,让被忽悠者由心觉得宿主才高八斗,并且很有涵养。
PS:不能伤害被忽悠者,否则系统将自动判定无效。
奖励:5000坑人点
“小后生怎么了?”
“没事,我们继续聊!”
经过了这么一个小插曲,二人聊的更加尽兴,从东聊到西,从剑法聊到文道,反正看见什么就聊什么。
甚至有一次韩小立还对着月亮大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不过并没有坑人点奖励他了。
二人一个少年,一个老者,仿佛突破了年龄的禁锢,达到了忘年之交的境地。
聊了很晚,十斤白酒已空,韩小立盘坐修炼,老者进入木屋休息睡醒。
早晨,韩小立和老者又展开了新一伦的讨教,二人相互切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今日的天空并没有多好,天空被一层层乌云压着,似是随时都会下雨打雷。
到了中午十分,李高带着韩小立参观了他的地窖,地窖很宽阔,里面有一些自己腌制的菜品,还有老者平时磨炼肉身的道具。
李高举着火把顺着梯子进入,一入内,火光便照亮了四周。
一块接近千斤的大石,一把数千斤重的长矛,这些都是陪伴老者许久的物件,具有回忆。
“来试试”李高指着那数千斤的长矛说道。
长矛约有两米长,握杆很粗,矛尖锋利无比,闪烁寒光,整体看上去不过几百斤重。
“这很简单啊”韩小立毫不在意。
“呵呵”
伸手一抬,韩小立的脸就变了,又伸出另一只手想要抬起,但最后只是撼动一丝他便放弃了。
长矛的重量超乎了他的想象。
李高来到旁边,单手一握,轻松抬起,而后迈步来到楼梯旁将长矛一摔丢出了地窖。
“卧槽”韩小立下巴都要掉到地上了,这年迈的身板,看上去弱不禁风,怎么随手一抬就拿起这重达千斤的长矛。
“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啊”他摇了摇头,跟着老者来到外面。
看着老者轻松挥舞长矛,呼呼狂风大作,他觉得自己自卑了,本来以为系统在手天下我有信念也崩塌了。
玩我呢,一个凡人老头都这么厉害,别说外面的那些皇帝或者修士了,他们得有多恐怖啊。
这是韩小立心中的想法,面前这一幕实在是不可思议。
“前辈,这长矛究竟是用何物打造,为何如此沉重?”
“说起这东西,还是很有来头的”李高陷入回忆,满脸皱纹皱起,那长矛银光闪闪,但却有一种错觉,像是和那张满是皱纹的脸一般充满着故事。
“长矛为天外陨铁所造,数十年前落入这片山脉外围,当时引得很多人和妖出手抢夺,那时候我还是个三四十岁的壮年人和村民一起……”
故事很长,韩小立听的真切,身同感受的在故事中感到凡人的弱小,以及妖族和修士的冷漠凶残。
当时发生状况很突然,而这里原本有一个村落,名为天河村。
那时的村长下出命令,带领大家一同前去,争夺陨铁,事情发展快速妖族,修士等人已经来到,并且抢夺了陨铁。
村长等人趁着大乱斗的的机会抢夺,最后李高拿到一块陨铁,准备撤离,被人阻击,村长等人掩护。
在漫天的法诀之下死亡,李高知道这下村子里的人一定会被迁怒,带着陨铁快速来到村子通知众人搬迁,变化太快了,妖族,修士赶到,一场大屠杀开始。
李高趁乱逃离,不知多久他离开了天河山脉。
“后面我拿着陨铁到一个修士和凡人居住的城镇,那里叫花都城,我干了几年的苦力凑到灵石请一个叫鬼童的练器士帮我打造了这柄长矛。”
李高说着说着浑浊的双眼渐渐通红,要不是去抢夺陨铁,村落也不至于被灭门。
“南炎镇有个鬼大师不知道是不是你所说的鬼童”韩小立想起了小型拍卖会上的一柄长剑,说的就是出自鬼大师之手。
“你竟然知道南炎镇?”李高有些诧异,因为这里距离南炎镇可是非常的遥远。
“我就是从那里过来的”韩小立并不隐瞒。
“那我们还真是老乡!”李高大笑。
天河村并不是他的出生地,他真正习武出生的是南炎镇,在十几岁时跟随父母迁移至这里,当时发生动乱,似乎是一个叫柳门派的势力争夺三大势力之一的地位。
他们用了十年的时间来到这片山脉,一路上风风雨雨什么都见过,也有一些人在路上被猛兽咬死。
他的这一身修为就是在这些颠簸的旅程中练出的。
“还真是沧海桑田,现在柳门派已经是三大势力了”李高感慨。
韩小立将近年来南炎镇的事情告诉了老者,同时也在为凡人的艰辛苦难表示无奈。
他从天星镇来到这里用了五六天,而凡人则是用了整整十年。
不过还是他想要欣赏路途风景,要不然他直接动用传送阵就可以在瞬间来到这片山脉,只不过这么远的距离估计要花费不少的坑人点。
回忆过后,就是开始真正的训练了。
“用一些猛兽的血可以淬炼肉体,要是有一些妖兽血脉的猛兽则更是强悍”李高道。
李高先是砍了几百斤的木头给韩小立背着奔跑,锻炼身体,而后找一些石头给他背着练剑。
2%的惊雷炼体诀在韩小立的训练下并没有增加,这是功法的熟练度,熟练度高他的肉身会增强,但现在他用的是最原始的训练方式‘体能锻炼’。
增强的是他基础的肉身,基础肉身变强,加上功法领悟增加,可想而知,要是练成后,他的肉身会达到怎样的恐怖境界。
韩小立训练着,李高坐在一个木制躺椅上看着韩小立给他的文道入门。
他现在在看的第一篇‘文道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