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风,带过去的,风,带过来的,都散在微醺里,逆风难,向风又何尝容易?
黑夜下,他只听得见那响绝于耳的啪嗒声,不知是血还是泪。这似乎无比的漫长,伴着沙沙的风声,他感觉身体轻飘飘的,或许,在被发现之前,他还可以在这世间罪恶一阵,此时,他的心脏似乎仅有一点胀痛,大抵是习惯了才没那么痛的。在死亡之前,人总是能快速的回想这一生,多年前的归月镇,他是如何来的,在这世间带动了那些事情,都一一清晰现于眼前,当然,能这样现于眼前出来,要得益于小时候在那些厨房的佣妈将他的大大小小讲的耳熟能详。
﹉﹉﹉﹉﹉﹉﹉
重阳佳节,日月逢九。只道是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吉日也。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之习。
那时正值重阳日前夜丑时,归月镇的某个不起眼的坊间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惊飞了窗棂旁枫树上的鸟雀,随后,就听到扑簌簌翅翼挥动声,再紧接着的,是沸反盈天的人声,还有油灯杂糅着人影的喧嚣幽黄的光线。

随着木盆的着地声,便可听到一个中年女人的声音:“恭喜哩,是个蓝娃哟,孩子凉是个福气能哦”(方言)
雨家的大奶奶,雨奶奶焦急的搓着手走来,道:“哎嘿嘿,你这个婆娘算是有点用处了,哦哟,来,让我看看我的乖孙子”
说着,眯了眯眼,接过稳婆手中的婴孩,仔细端摩了一阵,便头也不回的疾步抱去了隔墙的厢房打理。
婴孩三月满,名唤雨重阳,翌年,有一江湖半仙至雨家,道,此子乃是天煞孤星注定孤苦无依,且克近身人之运气,众人深信不疑,仅雨家四娘子道,坑蒙拐骗之徒,不足为信。
但,事实又常令人唏嘘不已,雨重阳二岁已满,不能语,众人更是对那半仙的话深信不疑了,于是将其送入某个穷亲戚家,直至雨重阳满了五岁,才想起要接回雨家。
而那亲戚是一个老人,风年残烛,看得倒开,可能是因为饱经世事,因此,并不在乎什么天煞孤星,只是悉心照顾,程度不是太好,也不是太坏。

当然,老人也常常会骂骂咧咧的说几句带着讥讽意味的话,这是雨重阳听了好几年的,即便是傻子也都懂了。但雨重阳大部分时候脑袋是迷迷糊糊的,五岁才开始有了清晰的记忆,这也正是他要被送回雨家的那一年,快要离开的那几天,老人念念叨叨的对着他说,要向前看,要向前看,别被束缚了。
那是秋天,风很大,满座山铺天盖地似的红也跟着摇曳飘零,风的味道很清新,雨重阳的头发被风吹的竖起,一摆一摆的。他的眼睛似桃瓣一样,但由于年龄太小,没有似醉非醉的朦胧感,且取而代之的是天真无邪,鼻子塌塌的,嘴角天生就是自然上扬的。
就这样在风中凌乱了一会,他大概明白,他是要离开了。他回头看,老人闭着竹门,待在他的小竹屋里,一声不吭,好像是,自他被推出门外后就再也没有出来过了。
“小子,快来,别耽误时辰了”一辆马车停在了竹林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