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者,这是比较好听的说法,却很少有人这样说。在我们这里,经常把这些人称为:“收破烂儿的”“捡垃圾的”……总之,不好听的名字有的是。
但我们真的知道拾荒者吗?
首先,有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事实。在我们小的时候,哪怕是长大了一些,家长和老师都会让我们好好学习,而且还经常拿“清洁工”和“拾荒者”举例子,告诉我们不要像他们一样。我自己亲身经历过好多次这样的事情,次数已经数不清了,我家的家长也拿过这两个职业的人举例子,但也就只是一带而过。而我记得,在一些老师的口中,经常会唾弃他们,我认为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有人说,拾荒者都是没钱的,都是无用之人,甚至没有修养。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
我家附近,我经常会看见一个老婆婆推个小车来捡废品。有一次我在姥姥家,从窗户向外看,也看到了这位老婆婆,我姥说她要下去给一个老朋友几件衣服,过一会儿,我透过窗户看,原来那位老婆婆就是姥姥的老朋友。姥姥回来后,我问她:“那个老人我经常能看到她捡废品,是自己没有工资家庭困难吗?”姥姥说:“想什么呢?人家以前是和你姥爷在医院上班,现在退休金每个月都将近一万了,她家老伴儿的退休金也都和她差不多。”我说:“那她为什么捡废品啊?是不是家里有债务欠钱什么的。”“她家没有孩子,两个人根本什么债务也没有。”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拾荒者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
还有一个离我很近的例子,我的三姨姥,她一生没有结婚,更别说有孩子了,自己一个月也是有不少的退休金,自己也有足够养老的存款了,但她却不愿意享受老年,天天也是出去捡一捡路边的废品。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想一想,拾荒者是真的让我们“唾弃”吗?我们的父母可能会期望我们以后长大成人,能当官有钱,甚至有的父母说:“你当官了,就会有人给你送礼了。”如果真的成为了这样,那这种得到金钱的方式远不入拾荒者。
有很多富二代也都是这样,他们不靠自己努力,而在一旁嘲笑拾荒者,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而互相攀比。有一个全国都知道的新闻,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反例:在杭州的一家图书馆,有一位老人,他是清洁工,但总是去图书馆阅读书籍,并且在每一次阅读前,都要把手洗干净。
不要嘲笑拾荒者、清洁工,也不要拿他们做对比。我们这样想: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我们的城市会是怎样的脏乱不堪。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辉煌,而每一个人都在为社会做出贡献,并不是当个“状元”或者“科学家”就是最好的了。
平衡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