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杨再兴与杨志分别后,回到附近一座小庙里。
小庙里地上躺着一个中年妇女,看样子面色苍白,像是生病的样子。
杨再兴激动的说道:“母亲,我找到银子了,孩儿现在就被你去看郎中。”
原来杨再兴是因为自家母亲生病了,不得不独自一人出去筹钱,这才偶然遇到被叛军围攻的李懹,也才与杨志相认。
“兴儿,你从哪里找到银子?你可不能做偷抢之事,否则我就算死也不会用这些钱。”杨母憔悴但坚定的说道。
“母亲放心,这是一位好心人给我的,那好心人说起来与我还颇有渊源。母亲你还记得当年那个教我武艺和枪法的老爷爷吗?今日这位好心人,是那位老爷爷的侄儿。”杨再兴兴奋的说道。
“尽然如此巧合?不过人家帮我们,我们可以记下人家的恩情。”杨母说道。
“母亲,先不说这些了,现在孩儿背你去看郎中,先把你的病治好,日后孩儿自会前去报答那位叔叔。”杨再兴说道。
杨再兴背起自己的母亲,快步走向镇上。
好在杨再兴的母亲只是伤风感冒而已,另外就是很久没有吃过有营养的东西,体质虚弱。
故此镇上的郎中给杨母开了几副药,既可以治伤风感冒,还加了一些调理身体的药物。
有了钱,杨再兴自然不会再带自己母亲回破庙,因为那里只能遮雨但不能挡风,所以不顾杨母反对,杨再兴带着杨母在镇上客栈住下。
当然杨再兴也没有挥霍钱财,只是住客栈最便宜的房间,毕竟这一年来受过很多的苦,知道钱财的重要性。
有了良药的调理,杨母的病情日渐好转,而且因为有钱可以填饱肚子,恢复的很快。
三日后,杨再兴见自家母亲可以独自下床走路了,内心十分高兴。
但杨再兴还在记挂当日答应杨志的事情,况且自己也想参军当将军,这样不仅可以出人头地,还可以赡养母亲,不会再让自己母亲有病没钱治,肚子饿了没钱吃饭。
于是杨再兴对杨母说道:“母亲,你还记得那日孩儿跟你说的那个好心人吗?”
“当然记得,他可是我们家的大恩人。你定要一辈子记住他的恩情。”杨母说道。
“母亲,是这样的,那位叔叔也姓杨,是当朝杨令公之后,现在担任康王殿下平叛王庆大军中的骑兵将军。”杨再兴说道。
“杨令公之后?康王殿下帐下将军?兴儿,到底是怎么回事?”杨母疑惑问道。
杨再兴把当日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跟杨母说起。
“这……打仗是会死人的,兴儿又是为娘唯一的儿子。”杨母既感动又担忧的说道。
“母亲,孩儿不怕死,再说杨叔叔跟我说了,等我去找他,他就会把我介绍给康王殿下,以我的武艺应该混个一官半职不难。还有我已经打听了,康王殿下乃世间难得的仁义之君,他所统领的大军军纪严明,赏罚分明。对普通百姓也是秋毫无犯,很多时候都会为百姓着想。”杨再兴激动的说道。
“既然如此,兴儿你去吧,为娘也支持你。但希望你不贪图富贵,不能枉做小人,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杨母心中纵使万般不舍,但不想因为自己耽误儿子的前程,况且杨志的恩惠不能不报。
“谢母亲支持,只是母亲怎么办?”杨再兴既兴奋又担心自己的母亲。
“傻孩子,母亲可以自己回老家,况且这里不是还有些银子吗?可以拿着这些银子回去请人修缮我们家的房子,和买些粮食。总之为娘自己能够照顾好自己,当年你父亲死得早,为娘还不是一个人把你拉扯这么大了。”杨母微笑说道。
“母亲……我……”杨再兴十分不舍,但又十分无奈,他总不能带自己母亲前去投军吧。
而这个时候赵构却带着一队人马,来到这个镇上,并且立即派人四处寻找,像是找什么人。
原来是这样,当赵构拜李助为师,之后将王庆、段五、刘以敬派遣一队人马将他们押解回京,交给朝廷处置。
另外分两路大军出击,卢俊义与宗泽各领十万人马,前去收服南丰、云安、东川、安德四州之后,赵构反而闲下来。
赵构平日处理军事之外,就开始跟李助学习剑术。
如今赵构拜李助为师,李懹又是李助的亲侄子,本身就是跟随李助学剑,所以李懹成为赵构的师兄。
今日两人练完剑之后,开始闲聊,不知不觉李懹聊到当日杨再兴出手救他的事情,而且李懹向赵构问道:“殿下!那个杨再兴来了没有,我一直想报答杨再兴的救命之恩,只是一直没机会。不过当日杨再兴小兄弟答应杨志将军会来找他,怎么还没来?”
“杨再兴吗?居然会有这么巧的事情?杨志没有跟我说过,不行,我要将杨志找来问个清楚。”赵构听到杨再兴的时候,不由兴奋的说道。
因为杨再兴也是历史上了不起的猛将,一个武艺绝对不弱于骑兵军团六位师团长杨志、栾廷玉、董平、张清、呼延灼、董先等人的猛将,赵构怎么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