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皱眉说道:“辽军收缩防御于大同府,然后与我军决战,本王可以理解,但他为何又在蔚州驻守重兵呢?”
“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就是,辽军也不是铁板一块,对战事有分歧,所以贺重宝统领三万大军驻守蔚州,以来抵挡我军大军。第二种可能,那就是以蔚州为诱饵,待我军与蔚州辽军大战之时,耶律大石从背后突然向我军发起进攻,或者奇袭我军后方,断我粮道。”吴用分析说道。
“耶律大石果然是不易之辈,本王觉得第二种可能性要大些。”赵构苦笑说道。
“三弟,我军该如何应对?”高宠问道。
赵构思忖片刻之后说道:“大哥,你统领第一骑兵军团西进,但不打蔚州,而是绕过蔚州前往雁门关。我记得雁门守将乃陆登,此人乃大宋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之大将,人称小诸葛。其手下有三万余守军,我有意将他们整编成第十二军团。之后大哥与陆登商议,寻找战机,攻打朔州、寰州、应州一带。”
高宠问道:“整编第十二军团,那师团长、旅团长、营长等人员呢?”
赵构想了想,说道:“调第二后备军团师团长祝彪为第十二军团第一师团长,调第一直属旅团旅团长徐宁为第十二军团第二师团长,调第七军团直属旅团旅团长卫鹤为第十二军团第三师团长。其他调梁明玉、张威、苗正、甄诚、昌盛、柏仁、张恰、高彪、潘异、王景等人担任旅团长,其他营、连、排、班各级军官都从本王护卫中或者从雁门原驻军军官中挑选。”
“末将领命!”高宠说道。
跟高宠交代一番之后,高宠统领第一骑兵军团,和一众前往雁门关担任将校的军官离开新州。
这样一来,赵构身边只剩第二骑兵军团和第十一步兵军团,另外从幽州调来的第一水军军团的第二水军师团,也就是晁盖的水军师团。
赵构留在新州,并没有急于攻打蔚州,一来被新得四州百姓拖累,二来,赵构想知道耶律大石的真实意图。
在这期间,武松回来了,按照赵构的命令,将金国使者哈迷蚩割鼻,将哈迷蚩的随从全部斩杀。
因为保护金国使者的禁军统领郑怀独自离开,五百禁军群龙无首,而且得知金国使者出事之后,怕担责任,故此各自逃命。
没有禁军保护的金国使者团数十人被武松带领的两百护卫围杀。
赵构之所以这样做,为的是震慑金国,意思就是大宋不怕金国,有本事来战。
金国是不可能放弃对大宋的侵略,但也会考虑将辽国余孽消灭,平定辽国才敢南征。
所以金国最起码两年之内不会出兵攻打大宋,这为赵构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强增自己的军队。
高宠统领第一骑兵军团绕过蔚州来到雁门关。
雁门关守将陆登亲自相迎。
“末将恭迎骠骑大将军到来,拜见骠骑大将军。”陆登拜道。
“陆将军免礼,你我也算熟人了,不比如此客气。”高宠笑道。
当年高宠奉赵构命令,借道雁门关,突袭辽国大同府养马场,与陆登有过交集。
“那末将就放肆了,高将军请进城。”陆登笑道。
高宠统领大军进驻雁门关内,然后带着众将跟随陆登赴宴。
高宠跟陆登一一介绍祝彪、徐宁、卫鹤等大将,然后对陆登说道:“燕王殿下下令,今后雁门关驻军整编成第十二步兵军团,不知陆将军可有想法?”
陆登笑道:“末将早就想跟随燕王殿下征战四方了,能归燕王殿下帐下,是末将的福分。关于整编雁门关驻军,末将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燕王赵构领兵征战四方,百战百胜,已经扬于名天下,陆登和雁门关驻军无一不崇拜不已。
毕竟身为军人,谁不想战场杀敌立功?自金国与辽国开战以来,雁门关作为宋辽两国边境重要关隘,却没有过战事,这让驻军将士无不心痒难耐。
而且如今雁门关所在的河东路,乃燕王帐下大将吴玠统制,所以雁门关其实也算燕王赵构治下,整编成第十二军团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高宠见陆登没有反对,所以宣读赵构的任命,陆登为第十二军团军团长,祝彪、徐宁、卫鹤三人为师团长,梁明玉、张威、苗正、甄诚、昌盛、柏仁、张恰、高彪、潘异、王景等人为旅团长。
对此陆登同样没有反对,燕王赵构还能让他担任军团长,表示燕王赵构信任他。
而且只要陆登不反叛燕王赵构,祝彪等高级军官也是听命于陆登,也不算架空陆登。
陆登很快进入自己的角色,与高宠商议如何攻占朔州、寰州、应州等州。
陆登说道:“耶律大石将儒、武、妫、新的兵力调空,但朔州、寰州、应州三州各驻扎五千兵马。末将以为我军可以逐一攻破这三州。”
高宠问道:“那耶律大石从大同府调兵增援,我军该怎么应对?”
陆登笑道:“我军就是让耶律大石派兵增援,只要我军拖住辽国援兵,燕王殿下就可以调遣大军消灭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