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出宫见了裴行俭,将他探查之事一一告知。
李治脸上一阵感激,但要说十四弟有谋反之心,他却是第一个不信的。
不说他俩从小一起长大,还是两世。
就说上一世,在调皮的阿姐手底下,他们哥俩几经磨难,患难与共,能平安长这么大,着实是相当不易。
在说在那小子从不近女色,还一心只等着阿姐,就这事上,他其实早已放弃了争储之位。
不然,就以阿姐那脾性,他能抱得美人归?
怕不得先给他几锤头吃!
就退一万步讲,他俩若真到了那一步,阿姐岂能放任不管。
毕竟作为曾经的李氏儿女,大唐尊贵的公主,气节与责任早已深入骨髓。
拥有皇宫亲情本就最为难得, 他可不想看到亲情最后沦为皇权下的牺牲品。
可这私藏甲胄一事,到底是有谁想借着十四弟的名头故意为之,还是有什么不可告人之秘,不便透露?
这矛头到底是指向十四弟还是他自己?
更或者是…两者皆有?
李治想着这几种可能性哪种会更大一些?
他回宫后,想起裴行俭跪求他救出库狄琉璃,在简单的解了库狄琉璃的事后,便答应将其她救出。
而这头,李明看着库中的甲胄也是头痛,父皇为了九哥这是要牺牲他呀。
九哥要变革科举制度,父皇也突然想对科举这块下剂猛药,你说你们想玩吧,非得带上他。
他当初可是持反对意见的好嘛?
他还想要娶王妃的好嘛?
父皇说的好,就怕他这剂猛药下得狠了,将那些名门望族、皇亲贵胄的利益削的太狠,恐发生什么变故,所以让他提前做好准备,而且还得不动声色,秘密进行。
提前做好准备?
不动声色?
秘密进行?
那不就是……
这可是极易让人以为他要谋反啊!
父皇见他不愿,还好心的给他出主意呢!
说,那些甲胄都不用他多操心,只要他悄悄示意,自有那些想攀附上来的皇亲贵胄们给他想办法。
而且他们也只会以为是他曹王自己有谋反之心,并不会联想到会反噬到他们自己本身。
这样,取之于他们又用之于他们,多好!
听完这番话,李明只觉得自己瞬间醍醐灌顶,叹为观止啊!
这姜还是老的辣!
他这缺德带冒烟的功夫绝对还不到他父皇的千分之一,不,是万分之一。
李明反思啊!
反思自己是不是最近将这个反派演的太深入人心,反而引起了自家父皇的重视。
不对!
父皇不会是看出他和九哥故意演戏,所以来以此来试探他们吧?
他现在到底是该告诉九哥,还是不该告诉?
头疼啊!
于是,第二日,大殿之内。
李明看着李治的眼神就有些复杂。
他昨夜辗转反侧,深思熟虑,为了以防万一,就将仓库里面的软甲都写了一个“东”字,以此来混淆视听。
反正父皇也知道内情,皇亲贵胄们以为他要造反,别人会以为他要构陷太子,还有他作证,九哥是肯定摘出来了。
关键的是他,他还要娶王妃呢!
所以他这样做,就算是日后事发,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他曹王府所为,他也能全身而退。
完美!
唉!
他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九哥。
你说,若是九哥知道后,会不会一个恼羞成怒,揍他啊?
呃,应该不会,九哥打不过他!
嘿!坏心眼的他想通后又继续垂首站立。
而于此同时,查到曹王欲栽赃陷害的几人也正着急的要将消息递回宫中。
这边,武媚娘察觉到曹王那诡异的眼神,又联想到昨日的紧况,于是在李治开口前赶紧阻拦。
龙套武媚娘:太子殿下,陛下日理万机,龙体抱恙,有些事就不用小题大做了吧!
李治这会儿也有点懵!
小题大做?
他思虑再三,准备将自己科举改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向父皇禀报,这也是小题大做?
龙套李世民:媚娘为何要阻拦太子?
龙套李世民:太子,讲!
李世民在讲这话时,已经带着不悦。
未来储君讲话,一个后宫妃嫔也敢随意插话,这是不将谁放在眼里呢!
可李治正要说话,武媚娘再次打断。


龙套武媚娘:太子,我觉得有些事,还是由我亲自禀明圣上为好。
龙套武媚娘:回陛下,臣妾冒昧,近日来臣妾见太子忙于科举改制,疏于抄经,想着提醒,却又不忍心催促,可是心中又盼望着百遍经书能够早日完成,于是私底下便偷偷替太子抄写了一些,许是臣妾的字体太过粗鄙,竟被太子察觉,太子仁德,不但没有责怪媚娘,反而要将媚娘的一番心意向陛下奏明,臣妾惶恐,这才再三婉拒,没想到太子还是执意要说呀!
武媚娘说完这番话,在场的三人都惊了!
后宫嫔妃与太子交往密切,而且还是自曝,这是什么操作?
一旁的李明是差点没憋住笑,他是真没想到自家九哥还能有这艳福!
还“私底下”,还“偷偷”,这用词,不得不让人沉思啊!
李治这会儿,脸都黑了。
他这些时日已经在避嫌了,这是嫌他死得不够快?
李世民是恨不得将其直接拖出去。
后宫不得干政是为其一,欺君犯上是为其二,勾引储君更是其三,真是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