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经常这样想,如果每一个人在他的青少年时期都经历一段瞎子与聋子的生活,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使他更加喜爱声音。
我经常考察我那些有视力的朋友们,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最近,我的一位好友来看我,她刚从森林里散步回来,我问她都看到了些什么。她回答说:“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如果我不是习惯听这样的回答,那我一定会对它表示怀疑,因为我早就相信,眼睛是看不见什么东西的。
我常这样问自己,在森林里走了一个多小时,却没有发现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这怎么可能呢?我这个有目不能视的人,仅仅靠触觉都能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东西。我感到一片娇嫩的叶子的匀称,我爱抚地用手摸着白桦树光滑的外皮,或是松树粗糙的表皮。春天,我满怀希望地在树的枝条上寻找着芽苞,寻找着大自然冬眠候醒来的第一个标志。我感觉到鲜花那可爱的、天鹅绒般柔软光滑的并发现了它那奇特的卷曲。大自然就这样向我展现千奇百怪的事物。偶尔,如果幸运的话,我把手轻轻地放在一棵小树上,就能感觉到小鸟放声歌唱时的欢蹦乱跳。我喜欢让清凉的泉水从张开的指间流过。对于我来说,芬芳的松叶地毯或轻软的草地要比最豪华的波斯地毯更可爱。四季的变换就像一幕幕令人激动的、无休无止的戏剧,它们的行动从我的指间流过。
摸了摸就给了我如此巨大的欢乐,如果能看到,那该是多么令人高兴!然而,那些有视力的人却什么也看不见,那充满世界的绚丽多彩的景色和千姿百态的表演,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人类就是有点奇怪,对已有的东西往往看不起,却去向往那些自己所没有的东西。这是非常可惜的,在光明的世界里,将视力的天赋只看作是为了方便,而不看作是充实生活的手段。
——选自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