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俞恩刚搬到何皑的旁边,成为何皑的新邻居。那时,俞恩十岁,何皑十一岁。
何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天赋,即使他表现得再凶,孩子们还是会来找他玩。所以,十一岁的他被迫带着周边邻居以及他的七大姑,八大姨等各种亲戚的孩子。
在生活中,虽然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往往无法改变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位置,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待事情的态度(来自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72页,有改动)。在生活的压迫下,何皑日渐接受现实,开始带娃—坐在公园的一块巨石上看书,一群小孩子在石头的不远处自己玩耍。
何皑在新邻居搬来的第四天才得以见其庐山真面目。
那应该是傍晚五点左右。太阳已接近地平线,世界的亮度明显暗了几分,并带上了些许橘色。
何皑的视线从书上挪开,向远方看去,以此缓解一下晶状体因长时间处于变厚的状态而带来的疲劳。
好巧不巧,正好看到不远处的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独自一个人坐在公园的草地上,用羡慕的眼神看着那群玩得正嗨的孩子。
男孩微微抬起头,与何皑四目相对。
橘黄色的光落在男孩的脸上,让他看起来带着一些温柔与孤独。
“嘿!那边的那个小孩儿,你一个人不无聊吗?”和俞恩对视时,何皑的心率变快了一点点。本着与新邻居交好的初衷,出声和俞恩打招呼。
俞恩听到何皑的声音后,脸上满是错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