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朋友就是“爱”的代名词。
在《友谊进程》一书中,作者将“友谊”界定为:“一种自发的人际关系,通常表现出亲密和扶助,双方彼此欣赏,并企求对方的陪伴。”
这种对“友谊”的界定方式,同样适用于爱情,这也是为什么友谊会转化为爱情的一大原因。
毕竟两个人能产生友谊的前提,是一定的了解和陪伴,而对异性朋友而言,有了了解和陪伴时,其实很容易产生爱情。
只是,朋友之间的爱情,不代表每个人都会面对。
就像电影《爱你,罗茜》中,罗茜和艾利克斯明明早就有感情,却因为各种意外错过了彼此十二年。
罗茜不得不面对艾利克斯和别人结婚,艾利克斯也不得不面对罗茜生了别人的孩子。
如果不是最后,两个人各自的感情尘埃落定没有结果,可能彼此之间还是不能有故事,哪怕爱过也只能错过。
片尾处,罗茜说道:“迟来总比没有好。”
看似故事已经圆满无比,但其实如果能早点明白彼此的心意,大可不必错过这么多年,在感情里怕的,就是一个不说,另一个发现不了。
有些人,表面把你当朋友,却已经爱你很久很久了,其实只要留心,总能发现。
01.
两个人有频繁的陪伴时,就是某个人心动的表现
小说《晚秋》中有一句话:“你以为的巧合,不过是别人用心的结果。”
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就像有些时候,你以为对方总是有空,其实只是对你有空罢了,而你以为的关系好,也是因为有人悄悄爱着你。
正如当初的鲁迅和许广平,两个人的爱情就是从朋友关系发展而来的,更加确切一点的说,是从师生关系发展成的朋友关系,再从友谊上升到了爱情。
两个人初期是通过信件交流,许广平有问题请教自己的老师,于是写了信去,一来二往的彼此越来越了解,也生出了别样的情愫。
在当时的北京,一封信大概要两三天才能寄到,而许广平和鲁迅一个月来回写了六封信,可以证明彼此的态度都很认真。
一个人愿意写,另一个人愿意回,便足够证明两个人的心意了。
当鲁迅决定和许广平相恋后,爱情就多了一种甜蜜。看到女学生,会告诉许广平:“我决定目不斜视,以后都是如此”,看到了刻有“许”字的碑文,会合照一张发给对方;穿上许广平寄来的背心,回信说道:“背心已穿在小衬衫外,很暖”。
张爱玲曾说:“听到一些事,明明不相干的,也会在心中拐好几个弯想到你。”
友情的陪伴和爱情的陪伴总是不同的,用一句话来说,友情的陪伴,是你需要我的时候,我会尽力在你身边,而爱情的陪伴是不管你需不需要我,我都想陪在你身边。
因此,如果你发现友情中,多了一丝刻意的陪伴,往往就是某个人爱上的表现,那个和你不经意间联系密切的人,其实是对方的蓄谋已久。
02.
对你多了“占有欲”的人,是爱最明显的表达
友情和爱情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爱情多了一份“占有欲”,也就是说,友情往往能分给很多人,但是爱情大多只能给一个人。
朋友苏苏(化名)前段时间说过这样一件事。
和男闺蜜相处的时候,男闺蜜一直对自己很好,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当自己有了男朋友之后,男闺蜜连聊天都不愿意,不是说自己忙,就说自己最近没心情。
苏苏说,自己和男闺蜜认识五六年了,挺不想失去这个朋友的,但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只是,苏苏和男闺蜜之间的问题是什么?
大概就是关系的不对等,苏苏把男闺蜜一直当朋友,只是她的男闺蜜,早已经对她动了心,所以才会有爱情里的“吃醋”反应。
要说谁错了,可能两个人都没错,但是这段朋友关系,真的很难保全下去,除非男闺蜜愿意直接放弃。
《龙族》里写道——
世界上最催悲的事,是你暗恋某个女孩,而她开心地和另一个人在一起。
当你满腔文艺气忧伤地在月光下独自漫步思念她的时候,同在一片月光下她拉着某个人的手靠在某个人的臂弯里...
只是,比暗恋无果更悲催的,大概就是这一切你都知道,而你只是她的朋友。
爱情里的很多人,不甘心只是朋友,却因为刚开始就是朋友,所以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关系,可能在他们犹豫是否表白的时候,对方已经爱上了别人。
如果你真的对某个异性朋友有兴趣,最直接的判断方式,便是用爱里的“假想对象”来刺激对方。
当那个人,因为你爱上了别人略有失落时,就是爱你的表现,这种失落,是一个对你动了心的人,再想藏也藏不住的。
03.
记得韩寒曾经说过:“女人用友情来拒绝爱情,男人用友情来换取爱情。”
其实男生和女生都会用友情来接近爱情,但是不知道如何走出下一步的人,会在友情阶段停留很久罢了。
而你早晚会明白,有些人,表面把你当朋友,却爱你很久很久了,只要能发现,便不至于错过一个真正爱你的人。
毕竟,只有足够爱,才会因为害怕分开而不敢接近你,甚至甘愿只是朋友,真的错过,实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