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一直很好奇,都说法律是公正的,可是更多时候讲的还是冷冰冰的制度和文字,难道说做律师的就不能有一点感性吗?因为在我看来您每次讲这些事情的时候都不带任何色彩,您接案子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吗?”
“感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充当的什么角色?感同身受还是一个旁观者?你要知道你只是一个律师,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法律条文规定合法情况下,保证你当事人最大权益,你告诉我,感性能有什么作用?是可以帮你多一分胜算还是能干嘛?”
“我只是觉得难道不应该有一点感性吗?”
“你的感性有可能会害死你自己,但凡你多一分钟的感性在思考,或者说你要感同身受谁呢?受害者还是加害者?不要拿感性来说事。”
“可是,这样我觉得很残忍。”
“残忍?当你出了社会面对真实的案子和那些人的话,你再和我说吧。”
“我。”
“好了,这件事不要再说了,我能告诉你们的就是保证自己是客观的,理性的,因为你的当事人已经是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这个时候你感性,怎么是要和当事人抱在一起哭吗?当事人没有理智了,你要做的是在最快时间做出最佳处理方案,你感性只能耽误时间,还会有反作用,你们不是小孩了,学了这么久怎么还没有闹明白,如果不是真的喜欢不是真的理解学法律是为什么,那我劝你们尽快换专业吧。”
“好了,这节课到这里了,那个作业的话就是写写你们对于这些案例的分析。”
“佳佳,你慢点,我跟不上你了。”
“说我太过于冷静,还要我怎么样,我在描述的是一个案例,难道我要把自己当做当事人?再说了,我感性有用吗?难道我跑人家那去哭一下就可以了,真的是什么都不懂,我看还不如换专业,出来也是耽误人家。”
“你消消气,都是一帮孩子,你何必呢。”
“孩子,都多大了,没有思考能力吗?我最烦这种的,上次那个案子,我去协助处理,那个新来的警官,我说被害者亲儿子有嫌疑,他说什么,不会那是亲儿子,我见过了多少次,也说了都少次,不要先入为主,真的是气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