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流儿坐在蒲团上,讲述佛法,侃侃而谈,气质大方沉稳,下方是各方僧人。
唐三藏“以三法为同,以觉法为道,开而当明,遍而弥广,法随三言而泪无不尽,觉随一言而志无不周,观诸法而汇其要,变众流而同其渊,斯乃史社之宏见,旧学之华愿也,屠大臣于未相,开威严而朝庭,勿互塞之倍德,杜六门一气患,入身缘气,戒生死嫉,而乃必九官于龙经,朝三人已登位,够希零余吾生,行泪毕于神化,故曰,无所丛生,弥所不生,余渚所生,而无不生,此奉太宗圣命,召集众贤,选集诸僧,参禅讲法,普祭苦海群生,大开方便门庭,广运慈悲周济……”
作者“打完这段字,我真的要废了,太难了。”
老僧“货卖袈裟、锡杖,能识此宝者分文不取,不识此宝者重金不卖。”
只见一老僧和一小僧吆喝着穿过人群,老僧手持锡杖,小僧手拿袈裟。
唐太宗“带回宫去。”
大殿上,唐太宗高居庙堂,注视着下方的两位僧人。
唐太宗“和尚,你这袈裟要价几何?”
老僧“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
唐太宗“哦!值这么多银两?”
唐太宗“你这袈裟有何好处?”
老僧“这袈裟是冰蚕抽丝,仙娥织就,穿我袈裟,不入沉沦,不堕地狱,坐有万圣朝礼,动有七佛随身。”
众人惊,皆私语。
正此时,一声“玄奘法师进殿!”通传上来。
唐太宗“你可穿上,与朕看看。”
待玄奘穿上,遍体金光护身,禅杖也发出耀眼的光芒。
唐太宗挥手让人奉上七千两白银,老僧却拒绝收下。
唐太宗“那和尚,却为何又不要钱了呢?”
老僧“贫僧有愿在前,能识此宝者分文不取,今见陛下明德,敬我佛门,况高僧有德有行,宣扬大法,理当奉送。”
唐三藏上前施礼,
老僧“慢!法师方才宣讲的是小乘教法,可会讲大乘教法否?”
唐三藏“这……老师父 ,弟子失礼多罪,如今东土僧众讲的都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老僧“你那小乘教法只可浑俗和光,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渡难人托苦,能解百怨之劫,能消无妄之灾。”
唐太宗“那和尚不知大乘教法在于何处?”
老僧“大乘佛法三藏,在大西天灵山大雷音寺,我佛如来之处,离此十万八千里。”
唐三藏“既然如此,弟子愿效犬马之劳,去往西天,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唐太宗“好!”
唐太宗快步走下,面容激动
唐太宗“法师既能如此,朕愿与你拜为兄弟。”
老僧“善哉!只是那西天路途遥远,多有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生命。不知法师敢去否?”
唐三藏坚定“我已发了弘誓大愿,此去定要直至西天,不得真经,誓不回还。”
老僧“肯去者能得正果,成就金身。”
唐三藏掌立于身前弯腰施礼“阿弥陀佛。”
众人再看那老僧,确以变成了观音菩萨。菩萨面带笑容,微微点头,似是对唐三藏非常满意。
临行前,唐太宗为唐三藏送行,为他取法号“三藏”,西天有经文三藏,指经取号,名为三藏,赐白马一匹,紫金钵盂一件和通关文牒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