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雄豪万里云光,紫气东现蟒袍烈。勒绳催马鸣,尘土过前蹄。光尘伴云消去时,天鹏翼臂遮天地。
你讲他什么无见过?且教你何叹明光。马超曾问司马懿的过去,他自己也一时坠落回忆无法作答。所谓童年,司马懿并不因无法习书而有过过多的悲伤。朋友,曹丕和他是儿时的朋友,这让一个身处所谓悲哀的孩子体会到快乐。他和其他孩子不同,对于学习他很有兴趣,因为那是不被允许的事情,黑色的方块让他好奇,然后他偷偷地学会了所有。他更偷偷地在稷下写下了“司马”两字,也因最后一个字收获了一位理解他的挚友。在之后的时间里,他用光教养了将他记恨的人。
烽台云下兵布坚,鼓前盲抛信球心无再思。念一刻曾经好,绝不悔事在此,人无念则行天地耳。踏路背留世人,斜阳拉影长,作不舍君别意。道声歉意情断天涯江海,歌一曲断肠,愿人间善终。爱而不得,弃而不舍。想孤傲雄鹰膨翅绝上穹云气,俯瞰万里人间。斜阳策马已去,再无机关算尽时。你问他你过得可还好?不见得他会给你回答,孤傲而独行的野兽永远不会在乎自己获利多少。但他永远不会是成熟的野兽,他舍弃不了那些熠熠生辉的情,从前他在光明与黑暗往复做客,在挣脱每个绝对颜色的时候,都有一种无尽的疼痛。可惜这里哪会有灰色地带的存在来给这样的人一个舒适的驿站?司马懿仍然毫不犹豫的选择黑暗,那个地方才更适合残忍野兽的出没。
马超的唤让司马懿回到现在,他冷笑一声告诉那个少年四个字,少年疑惑不解的同时更对这个隐藏着故事的老师产生好奇,或许是少年的任性让他觉得老师的从前应当是一部传奇。少年的心思就像当年司马懿以为的寻光之路一样,是充满希望的,也是令人绝望的。年轻的司马懿选错了道路,伤害了他曾经爱过的一切,而马超的少年时,只是因为天真的信任和爱导致痛苦。当一切根本不同于马超所想时,他恨司马懿,是司马懿让他体会从美好跌落悲伤流离的痛苦,也是在那之后给了他所谓另一个家。无心之心亦有情,何者过,衣不染尘心不错。
懿命绝那日,一把冷晖之枪刺破了司马懿的喉腔。司马懿第一次感到安静和轻松,他再也不用麻木地思考算计。而,这样直白又戏剧的死法,也是马超对司马懿唇舌之能的一种恐惧和终结。这个人,这张嘴导演了太多的“好戏”。马超为表演谢了幕,在司马懿复杂一生的最后,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马超武艺高强心胸坦荡。世人讲马超是正直之人。司马懿除枪法,人道也从未将算计纳入他自己的教科范围。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永远不错。
听闻后来刘备问起马超的曾经,他的思绪似乎也坠落了什么地方并未立刻作答。然后他哼笑一声,回答同他那位恩师一样的,就连语气也不差毫分般的四个字。
马超“无可奉告。”
司马懿·魇语军师“无可奉告。”
风如世魔扫尘埃起落,聚散悲歌诉多少人间客?
万事蹉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