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里的官员发现连戴公公都干净利落的服了软,自然震慑于监察院一处的决心与范提司的手段,一处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在京都里暗中开展起来,依照往年的规矩,黑夜里破门而入,悄无声息地将那些官员请回院中。突如其来的整肃行动,给京都带来了一阵并不如何惬意地寒风,众京官以为这位鉴察院院长徒弟又要像春天时的那场案子一样,在京中掀出一场风波来。但渐渐人们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儿。
此次风波中查处的官员品秩都比较低,没有各派里的要紧人物,也没有什么牵连甚广的大案。朝中的大老,各皇子的臣属,看在范芍的面子上,戴公公的前车之鉴上,并没有做出什么激烈的反应,时日久了,发现这场风波并没有涉及到官场的要害,只是些零碎的敲敲打打,众官本有些提着的心,也放回了腹中,猜想是范闲授命范芍,他人虽不再京都,只是新官上任,借这三把火立威而已。火势虽然不大,但总有人担心被波及,所以最近这些天,柳氏成了范府里最忙的人,忙着收钱,这些银票她自然全部转到了范芍那里,随着范芍在京都搅风搅雨,柳氏是越发看不清也越发畏惧这位年轻的小姑娘。范芍拣了大部分发到了处里,剩下的都给了若若留作嫁妆。
从古至今,从前的世界,到范芍的世界,钱财,始终都是收抚人心,以及安抚人心的无上利器。所以监察院一处的职员们干劲好了许多,而成功地亲密接触过尚书夫人手指的各派官员们,也心安了不少——送钱的,收钱的,各自安慰。
这段时日,范闲也不是完全不管事,范芍借着送日常物资将近期发生的事告诉范闲。按照范芍信中所述,戴公公的那位侄儿,在交了一大笔罚金之后,终于侥幸从监察院里全身而回,钻了庆律的空子,没有移往刑部或是大理寺,只是检蔬司的那个小官儿自然是当不成了,另外几宗小案子也处理的比较温和。
范闲看了范芍来信后,吩咐来送信的王启年
范闲从今天起,但凡一处查办的案子,在案结送交大理寺或刑部之后,都要写个章程,细细案子的起由之类说清楚,然后公告出去,贴公告的地点我已经选好了,就在一处与大理寺之间的那面墙上。
王启年这……这……这不合规矩吧,既不是刑部发海捕文书,也不是朝廷发榜,监察院……也要发公告?!
范闲不是鉴察院,是一处!
王启年监察院乃是陛下的特务机构,之所以能够震慑百官,除了庆律所定的特权之外,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神秘感和阴……黑暗的感觉,世人无知,对越不了解的东西,越会觉得害怕,大人如今刻意将一处的行事摆在台面上来,只怕会削弱这种感觉,让朝野上下看轻了监察院。
范闲一处身在京都,除却那些扎在王公府上的密探之外,所有的事情根本都没有办法藏着,京都官员多如走狗游鲫,众人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既然没有办法维持一处的神秘,那我干脆亮明了来做,也许还能多一些震慑。
范闲但是,我只要求结果光明呈现,至于过程,我并不在意。
王启年是,下官马上告知范提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