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弟,此计甚妙!”×4
身旁四个部落首领一听此计,瞬间感觉茅厕顿开,纷纷称赞起于老弟来。
“不过,于老弟,你是如何想出这般妙计的?”
于温感受周人崇拜目光,轻摸着下巴说道:“答案就在你刚刚的话中,多读点《春秋》,学习汉人的用兵策略,自会如我这般。
早在春秋时期,智罃曾将晋国军队一分为三,轮番出击,不断消耗楚军战力,最终击败楚国,使晋国奠定霸主地位。而我的疲兵之计正是把实打换为虚打。”
四人顿时大为震惊,没想到这妙计的灵感来源于汉人书籍,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研究一番。尽管让马背上长大的人来学习汉字并要求通读百书,实属强人所难,但族人众多,总会找到有天赋的。
现如今游牧民族亦会用汉家计,产生此类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是历史大趋势,游牧民族在与汉族长期斗争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缩短了双方之间的差距。
如在武器方面,从汉武帝时,汉军装备碾压胡人,战损比能够达到一汉当五胡。到西汉后期,胡人学习部分精要,变为一汉当三胡。
于和部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专门收集汉家书籍进行研究,学习汉族知识,后面甚至连姓氏都改为了汉姓“于”。
“我们有四千余人,只须抽出八百人,便可施行疲兵之计。将这八百人分成八队,四队为一组,轮流交替,半夜一换。晚上,分布在4个城门的队伍,一队到半夜退大,另一个队接上。
记住,敲锣打鼓的佯攻,必须间隔一段时间,让敌人处于休息与作战的反复交替中。同时,切记不要让敌人发现规律,随机出击即可。”
认真听完疲兵之计的具体计划,四个部落首领迅速行动,招呼手下去砍伐木材,制作攻城器械。
时间来到夜晚,夜色朦胧,连月亮都不见踪影,在伸手不见五指中的黑夜中,只听得见风卷起的沙沙声。
咚!咚!咚!
“杀!杀!杀!”
巨大的股份打破夜晚的宁静,紧接而来的是猛烈的喊杀声。
“敌袭!敌袭!”
在敲鼓声与喊叫声齐齐响起的一刹那,未入睡多久的华雄猛然惊醒,立马从半靠的墙壁上起来大吼二声“敌袭”,睡梦中的士兵纷纷被惊醒。
“白天不打,晚上来搞夜袭吗?但由我华雄在此镇守,尔等休想前进一步!”
华雄拿起长刀,扫视一眼城外,夜晚黑漆漆的,难于判断敌人数量的多少,同时也让想放箭的华雄内心泛起了嘀咕。
“(这晚上黑的!放箭的话,根本难以瞄准,这该如何是好?有了!)弓弩手准备,待敌人架上云梯,对准聚集在云梯的敌人射击。”
华雄灵光一闪,既然远的都无法保证命中率,那根据云梯锁定敌人的聚集范围,再放箭击杀。敌人要想攻,那就必须用云梯爬上来。
这样做果然有效,刚架上云梯,三连弩齐齐发射,周围的士兵瞬间被射成刺猬,无一生返。
这一场景映入眼帘,直叫不远处亲自指挥的于温目瞪口呆,原本计划第一次佯攻做的真实一点,好让敌军误以为真是夜袭,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一波人全灭。
锵!锵!锵!
于温一把夺过身边士兵的铜锣,双手大张大合,锵当声响彻于耳,以此下达撒退命令,连云梯都不要了。
“哈哈哈!”
俯视城下,敌军被自己一波箭雨吓逃,华雄不由得意洋洋,身旁守军仿佛受其感染,纷纷欢笑。
确认敌军真的退走后,华雄让士兵休息,自己则带着三名亲兵巡逻。四周渐渐陷入平静,甚至能听清士兵憨睡声,正当华雄认为自己也可以睡觉时。
咚!咚!咚!
又一阵鼓声传来,吓得刚闭合双眼,华雄一蹦三尺高,差点没从城上,跳下去,他强行打起几分精力,寻找敌军却不见踪影。不过这次声源并不在华雄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