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商议,他们最终敲定突围计划。期间安排好军中医开防护工作、派遣斥候巡查各地、通知李傕等人计划……当一切准备就绪,时间已然来到中午。
霍雨浩与董卓带领一百骑在北门聚集,待到约定之时就出击。
霍雨浩沉声对董卓说道:“仲颖大人,虽说敌军士气低落,但以于温的疯狂,不知道他还会干出什么事,没必要跟我冒这个风险。”
虽然他在商议中讲述得挺轻松,但双方兵力差距依旧巨大,这一步棋起码要面对十倍兵力的围剿。
“那又如何?我董仲颖生于天地之间,岂会怕这点危险。现在正是我等成亡的关键,我怎能退居幕后、畏畏缩缩?哪有【人在帐中坐,捷报远方来】的道理,要取得最终的胜利,领导人自要在前线欲血奋战。”
董卓拒绝霍雨浩的提议,他挺起胸膛,声音铿锵有力、豪情万丈,话语意味深长。
“好!”见证董卓的决定,霍雨浩没有过多废话。
临走之际,不少人都来送别。哪怕是本该养伤的李毅也来了。
霍雨浩见到脸色有些惨白的李毅,眼里闪过一丝惊讶。
“李毅你小子这时候就该好好休息,无须来送我。你伤养的怎么样?”
“幸亏有霍将军你给的绸衣,使弓箭破坏力大为减弱,箭伤无碍。大夫说我失血过多,修养两天即可。”
绸衣,霍雨浩在摆脱追杀后,研究不怕射铠甲的衍生物。当箭支射来,绸衣以抵挡大部分威力,配上铠甲,基本不惧弓箭。
就是数量稀,虽然比制造铁甲便宜,但对布料的要求还是挺高的。
“天时将到,我们该动身了。出城!”
话声落下,城门随之打开,霍雨浩、董卓等102人出发。
第一步,声东击西,霍雨浩、董卓与李傕等人对若河一带的敌人发起突袭,为突围做掩护。
霍雨浩与董卓率领百骑自北门出,沿若河进发,一见到抛尸队就冲杀过去,将其击溃,但对于逃脱的残兵就是不追。
面对敌军派出的援军,人少则击之,人多则避之。并且来回奔袭保持在一个范围内,确保敌人大军压境时,自己能够安然退回城内。
于温被赶来的斥候问道:“打探清楚领头之人与所率军队吗?”
“是董卓与霍雨浩,他们大约带了100多号人。”
于温有条不紊安排事务,神情泰然,吐字清晰,下达指令一气呵成,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收缩抛尸小队的游动范围,同时部署机动队伍在远处盯着。封锁李傕的军队提起警惕,防止两军联合。加大其余城门探子数量,一有消息立即汇报。”
于温的指令一声令下,手下迅速行动起来。两队斥候冲出寨门,快马加鞭传达指令。营内士卒也在有条不紊的组织。
若城南门,三名斥候来到城楼,挥舞旗子打暗语。城楼上对应人员也挥旗示意。
一会后,城门悄悄打开,朱雪带领两百名士卒,偷偷撤退。
(按照计划,董将军他们吸引若河敌军注意力,我趁机向南突围,不出意料的话……将面临百里的阻截。)
或许是心有所想,事有所应。没多久朱雪就听见马蹄踏地声响起,百里带领500骑出现在他面前。
朱雪不动声色,挥舞令旗,150名长枪手迅速围成一圈,长枪平放对外;50名弓弩手居于圆心,箭支上架待发。
百里:“于老兄真是神机妙算,早料到尔等会突围,现在被我给逮到。朱雪你若早降,可饶你一死。”
百里狂傲的话语传入每个人耳中,朱雪冷哼一声,拨出佩剑,剑锋直指百里。“哼!要战便战,废话那么多干啥?”
“第一队,放!”
敌骑奔袭而来,朱雪令旗挥下,二十五架三连弩齐发,箭支如雨点般朝敌人落下。前头敌军中箭受阻,阵型出现多道缺口,后续的匈奴骑兵踏着鲜血接替上冲刺。
紧接着,等待敌骑第二道箭雨。朱雪将弓弩手分为两队,轮流射击,以保持箭支的威慑力。
经历箭雨洗刷,敌骑眨眼之间便来到眼前。外围士兵手中长枪蓄势待发,朝近在咫尺的敌骑刺出。
一朵朵血花溅起,双方的撕杀如同岩石抵御海浪的侵蚀,一层波浪在磨掉部分石块后平息,又一层波浪接踵而来。看谁耗得过谁。
斥候:“报!在若城南方发现朱雪踪迹,百里首领已前去拦截。请求支援,防止朱雪跑脱。”
于温的目光落在先零刑身上,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巧言欢说道:“只要擒下朱雪,我们的目的便算是大功告成。先零老弟,这第一功臣的名头,你可有兴趣收入囊中?”
“那是当然!此事交给我来,我保证将朱雪擒来。”
先零刑听得心血来潮,整个人激动不已,毫不犹豫应下任务,带着自己的部众潇洒离去,前去捉拿朱雪。
在双方都看不到的地方,一头雄鹰翱翔于天空,朝若城方向极速飞行。在他身后,两支队伍紧紧跟随,为首几人眼里浓缩着复仇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