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人会这样问自己:“假如…我可以吗?”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其实自卑和自信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去除自卑,自信就会从心底应运而生。
世上大部分不能走出生存困境的人都是因为对自己信心不足,他们就像一株脆弱的小草一样,毫无信心去经历风雨,这就是一种可怕的自卑心理。所谓自卑,就是轻视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
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并不一定是其本身具有某些缺陷或短处,而是不能接纳自己,总是自惭形秽,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自我喜欢,进而演绎成别人也看不起自己的位置,并由此陷入不能自拔的痛苦境地,心灵笼罩着永不消散的愁云。
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擂响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他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带在身边,你将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将箭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用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的。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想象着箭嗖嗖地掠过,敌方的主帅脑声落马而毙。
果然,佩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忘记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使他一气拔出宝箭,试图看个
究竞。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支折围的箭。“我一直带着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顷刻间精神支柱轰然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捡起那支断箭,沉重地碎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人,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假如“儿子”充满自信,那么情况可能就是另一种样子,可是人生没有假如。当大好的人生机遇出现在眼前时,自卑者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做好它,不敢伸手一抓,不敢奋力一搏。
未战心先怯,只会白白贻误良机。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自卑者会让机会从身边悄悄溜走,等到事情过后,又陷入不断的自责之中,于是更加自卑。
更重要的是,具有自卑情结会造成人格和心理的卑怯,不敢面对挑战,不敢以火热的激情拥抱生活,而是卑怯地自怨自艾。久而久之,积卑成“病”,就会失去应有的雄心和志气。
心灵感悟:
我们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很少身上的一切自卑情结。当自己怀疑自己能力的时候,不断地暗示自己可以出色地完成任务;当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告诉自己他们只是比自己早成功了一步而已,自己通过奋斗可以比他们更成功。
相信自己的力量,自己是最优秀的人,让“假如”变成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