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肖桦他们要走的前一夜,几人拿凳子围坐在一起,蝉鸣伴着清风,星星陪着月儿。前几天刚下了雨,空气中还带着湿润的泥土气味,和淡淡的花香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农村特有的夏日限定。
看着满天繁星, 肖桦想起以前奶奶在院子里讲自己的往昔:
奶奶年轻时是村里的文艺工作者,每周六都会给乡亲们表演节目。那个年代,电视只能在城里普及,乡下没有几个能买得起的,一般都是一家人拥有,全村人都挤着看。当时铁路没有通进村里,整个村子都处于和外界隔绝的状态。
奶奶和一群年轻人考上了大学,牛车转拖拉机,拖拉机转三轮,最后才坐上了绿皮火车。看着一节连一节的长车厢,看着车头烟囱里喷出的白烟,扎着两条大辫子的奶奶和那群年轻人一同奔赴向自己的未来。
毕业后,作为村里最早考上大学的人,他们大部分回到了村子,跟村民们讲外面的世界,跟娃子们讲外面的趣事。但是讲是完全不够的,从事文艺的女孩们想了个主意:演出来。
他们风风火火地开始准备,一些好奇的娃娃围在他们身边,也想帮忙。就这样,第一次表演在村中央的大广场开演了。此后,村里每周六晚上,所有人都会在大广场等待表演。
表演时,奶奶就在旁边弹吉他,悠扬地乐声伴着同班们的演出声,带给了大家伙一夜的香甜。第二天天空刚泛起鱼肚白,就会有不少娃娃来到奶奶家,围着她,围着那把吉他,让奶奶再弹一弹,这时奶奶总会笑笑,理一下碎发,坐下来弹奏。
奶奶的吉他声也浸润了肖桦的童年。这也直接影响了肖桦学吉他。
想到这,肖桦去了阁楼,找出了奶奶的吉他。奶奶看到这吉他时,眼里有什么东西闪了一下。肖桦把吉他递给奶奶:
肖桦奶奶,弹一曲吧。
奶奶粗糙的手抚了抚琴弦,音色还是很正的。试音后,奶奶就弹起了一首很老的歌。乐声飘扬在空中,勾起奶奶的回忆,想起那个满头青丝被扎成两条大辫子,脸上总是带着笑的自己。也勾起了村里不知多少人的记忆。
一曲终了,奶奶将吉他递给一旁的刘雨沙:
龙套肖桦奶奶:姑娘,你会弹吗?
刘雨沙接过吉他,弹了起来。一个个音符从少女指尖诞生,连在一起构成一曲乐章。从上个世纪的乐章到这个世纪的乐曲像是一场交接,一场神圣的仪式。
碎钻铺满了夜空,树影婆娑,风儿轻轻,知了在树上趴着,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只有琴声在飘荡。
月光和星光被揉碎,跟随音符的指引,流淌进村庄,浸润每个人的睡梦。看着倒在凉席上睡着的肖桦和周雨瑶,刘雨沙有些无奈:多大的人了,还像个小孩子一样。
最后还是袁嘉河和陈楚泽将他们背上楼。安顿好他们,众人都累了,倒头就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