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子时三刻,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天雷击中王城郊外参天古树,古树内滚出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石,上面写着:
真凤现身,龙凤呈祥,天下太平
玉石下面还写了“真凤”的年月生辰、脾气秉性等,与冯小姐身世一字不差!
自此,京城传出一段童谣
“凤是冯,冯是凤,真凤现身祥瑞兆,
凤凰盘踞皇宫中,龙凤呈祥天赐缘,
凤归位,顺天命,楚国昌盛天下安!”
不过一天童谣就传遍京城各处,王城中人也各个知晓。
次日卯时,玉龙照常上朝,商议完黄河之事,玉龙打算下朝
玉龙:“众卿家还有何要事吗?”
于大人:“启禀国主,最近民间有些童谣,是关于皇室的。”
玉龙:“哦?说来听听?”
于大人唯唯诺诺不敢说,只将一张宣纸呈给国主
“请国主过目!”
玉龙看过童谣,有些生气,这保守派又在搞什么把戏!
“此等传谣不足为信!”
安大人:“国主,此等童谣已经传遍大街小巷,况且天象异常、祥瑞之兆可是人人可见啊!现在那玉石还竖立在郊外呢!”
齐大人:“是啊!国主,这是天赐良缘,我们要顺应天意!这样才能庇佑大楚!请国主顺应天意!”
保守派一帮人刷刷跪地,高呼
“请国主顺应天意!稳定民心!”
玉龙骑虎难下,看向赵羽。赵羽义愤填膺,他们这是要逼宫嘛!
“万万不可!此等传言不足为信!国主以江山社稷为重,应明察秋毫,切不能被有心人利用!”
汤丞相:“赵侯爷所言甚是!我们身为臣子更应该谨言慎行,万不可信谣传谣,乱了纲常伦理!”
于大人:“丞相此言差矣!这天赐玉石,人人可见,怎么能说是传谣呢!我大楚国一向敬天法祖,遵循天意!望国主顺应天意!”
李环不屑地撇了一眼于世昌
“到底是天象还是人为尚不清楚,于大人何必如此心急?”
于:“你!”
冯太师:“我楚国一向敬重上天,我相信国主心里早有打算,两位大人又何必在圣前失言。一切请国主定夺!”
玉龙思量片刻
“冯太师所言极是,我楚国一向敬重上苍,上苍旨意自不可违。但是,这玉石到底是天意还是人为尚不清楚,不能妄下定论!齐达,你身为刑部尚书,要好好调查此事,不得有误!”
齐达:“臣遵旨。”
齐达可是国主身边的红人,保守派不甘示弱
安大人:“国主,兹事体大,不如让王任玉王大人一起调查!”
玉龙微微一笑,也不回答
“齐达,这件事你一个人能做好吗?”
“臣定不辱使命!”
“既然如此,就齐达去办。王爱卿身为新科状元,才高八斗,机敏过人,就辅佐李环编写新科考玉律。”
王大人:“臣领旨。”
御花园
李环:“国主英明!这样一定可以把这件谣言查的水落石出!而且可以借此牵制王任玉等人。”
玉龙点点头,没有说话。
赵羽:“国主这样做不仅是想牵制保守派,还想拉拢王任玉等人?”
玉龙转动折扇,开怀大笑
“哈哈哈,不错!王任玉虽暂听命于保守派,可他是新科状元,我召见他时,与他攀谈一番,他有鸿鹄之志,对冯太师也有些微词,但冯太师是他的老师,他自然敬重。”
汤丞相:“此人若能为我们所用,是国之大兴!”
玉龙;“没准他能祝我们一臂之力!”
几人刚刚商讨完国家大事,玉龙约小羽去校场骑马。
初秋微凉,树影婆娑,阳光从樟柏叶中溜过,光影斑驳地映射在玉龙身上。赵羽与玉龙骑着汗血马悠哉悠哉享受秋日余晖。
赵羽:“国主,李老为人耿直,德高望重,但有些迂腐,不善变通,他真的能说服王任玉吗?”
玉龙:“此事我早有打算。在与王任玉交流中我发现他似不满冯太师处事过于圆滑、虚与委蛇,所以我想李环的性情更得王任玉敬重,也许只有李环能说服王任玉。”
赵羽茅塞顿开,国主未雨绸缪,果然聪慧过人!
“国主圣明!”
“哈哈哈。小羽,王璟那边如何了?”
“王璟时刻监视胡为民为首的恶官吏,一切顺利!不过,龙凤谣言已人尽皆知,我担心”
赵羽没有继续说下去
“你担心珊珊?”
“帝后离心,他人取而代之,朝纲不稳!”
玉龙微微叹息
“但愿珊珊能理解。”
突然,二人听到一阵呼喊声离他们越来越近
“徒弟!徒弟!不好了!珊珊早产!你快去看看!”
玉龙大吃一惊
“什么!怎么会这样!”
“肯定是因为什么龙凤传言!别说了,快去吧!”
五味气喘吁吁,拉着玉龙直奔鸾凤宫。
玉龙一路火急火燎赶到鸾凤宫正厅,看宫女们忙进忙出,端着一盆盆血水,玉龙心惊肉跳,卧室内嘈杂一片,乱作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