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你们知道嘛……这有名的妓子,今天就在这瑶台阁呢!”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男男女女的声音映入了街上每一个行人的脑海中,两个乡井之人粗犷的声音在一片嘈杂声之中愈发明显。
“害……那谁能不知道呢!我可是听说那小熟妓长得可真是带劲儿!”
说话的人是两个在街边卖冰糖葫芦的小贩。
眼看街上的行人们都径直路过了自家的糖葫芦摊位,二人索性也就不管了,反倒谈论起了那些不三不四的话语。
“熟妓?”
“好像化名宛瑜吧……有传闻说是大家闺秀嫌弃不是个男丁,就把自己闺女卖来了,也挺惨,可谁让她命不好,是个女儿家呢?”
……
……
又是这位熟妓,已经不知道听到她几回了……也不知道究竟是何方人物,让大家言语纷纷。
“小周少爷,到地儿了!”
周深这才回过神来,向车夫点头致谢。
他在京城以文雅与唱得一出好戏出了名。起初这康显宗在位时独爱女子唱一曲牡丹亭,男子唱戏受到些不乏恶意的言语,周深的这一爱好也备受争议。康中宗上台后,这盛世也随之而来地变得开放了些,他的一曲好戏也被众人所接纳。
再加上他本样貌端正,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现在自然也受到不少家少女的追捧。
在嘈杂的人群里,俨然一个玉树临风的高冷公子哥。
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
(这句源自江瑶瑶!)
……
……
发饰铺子。
“宛瑜来了?”
说话的是铺子的老板,以一手好手艺而闻名的纪舒予。她亲手做出的钗饰总是比别家的精致几分,构思奇巧寓意好,因而也使得生意很是兴隆。纪舒予与宛瑜关系很不错,她常去瑶台阁听宛瑜的琴,宛瑜也常来她的铺子里买上一两支钗饰来戴。
“来买你的新钗子~”
名妓的眼眸清明,整个人透露着清冷温柔。
谈笑间,少了几分那世间礼态,别是一番风韵犹存,颇有“断绝代风华无处觅,唯纤风投影落如尘”的感觉。
“我这现在生意都这么好了,刚做出来就有人买走,啧啧啧……”
纪舒予忍不住逗了逗眼前人。
“看来把你包下来指日可待?”
“那你倒是想多了~”
……
……
生活在京城的人全都知道,京城里有一个民间说法,叫做“京城多才人”。
尤其是在民间的人们。
走到街上,一个个的都身怀绝技,以至于外乡人来了,都会不自知的感慨一句:
“真乃妙哉!”
而从外乡来到了京城游玩的人,也一定会选择到这正府街逛一番。
欣赏一段正府街流传千古那为爱殉情的佳话,观赏一番街上摊主们为了招课而练成的各项绝技,再有时间,就去听一场那瑶台阁绝美的琴声,还有那梨园精彩的戏曲。
而这瑶台阁,也因清馆们名震四方。
这瑶台阁里,说到古琴,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不是那些清馆们,而是他们眼中那个称作宛瑜的熟妓。
“宛瑜?有名客人指名要你去抚琴呢!”
听到声音,她知道是瑶台阁的人来找她了。
“知道了这就去。”
“那你这钗子……可否给我留着,一会儿来取?”
宛瑜没有等纪舒予的答复,转身面带笑意离开——她知道,纪舒予会给她留着的。
……
……
-----正文分割线-----
文艺笑~就是3%,不用怀疑😉
文艺笑~断桥来啦~
文艺笑~深度解读剧本杀的背景!
文艺笑~1205字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