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十安经过仲堃仪之手,又成功的进到了天璇。
陵光因为公孙钤的死,又日渐消沉下去了,而顾十安的来临,让陵光又有了动力。
因为顾十安总是戴着面具,而顾十安的一举一动都很像是裘振,陵光找了一次机会,把顾十安留了下来。
陵光:“顾十安,你和孤的一位故人很像。”
顾十安有苦难言,他倒是很想承认自己是裘振,可是为了天璇,他不得不抛弃裘振之名,换一个身份回来。
顾十安:“许是王上太过思念故友了。”
陵光:“那你为何不把面具摘下来让孤瞧瞧?”
顾十安:“若是王上想要看臣的面容,大可告知臣。”
陵光:“那你现在便摘下面具,让孤瞧瞧,孤总是觉得你与孤的故友很是相像。”
顾十安:“是,王上。”顾十安说完之后,就把面具摘了下来。
陵光看着面具下的容颜不由得有些失落,他在心里自嘲着:果然不是裘振,或许是自己想多了吧,裘振早就已经死了,不是吗?现在公孙也离开了,我身边还有值得信任的人吗?
陵光:“好了,既然你不是孤的故友,那你便出去吧,让孤一个人待会儿。”
顾十安:“是。”顾十安说完之后就离开了,虽然他很担心陵光,可是他没有理由关心他,也没有资格,如今他不是裘振,只是顾十安,自然没有关心陵光的资格了。
……
太尉私自调动军队闯入慕容黎府邸,士卒要求慕容黎给太尉下跪。
慕容黎身为客卿,只跪天地,跪父母,跪君王,慕容黎拒跪太尉。
太尉来此目的并非羞辱慕容黎,因此并未多计较,绕过慕容黎直闯内府。
太尉利用激将法将毓骁找出,连带慕容黎一起带回太尉府扣押。
次日早晨,太尉借口慕容黎窝藏重犯,毓骁欺君罔上,二者重罪理当处斩。
太师及时赶到以王法阻止,将毓骁救下。
然而慕容黎并未王室子孙,太尉索性要斩杀慕容黎泄愤。千钧一发之际,前方战报犹如及时雨般送达太师面前,延缓了慕容黎行刑时间。
朝堂之上,大臣们对于应援之策议论纷纷,将军提出毓埥已经带走所有能用的兵力,眼下只有禁军可以调动,然而禁军只有王室才可以调动。
太师一党借题发挥,要求太尉去请毓骁出面率军赶赴战场支援,太尉虽然拥权自重却懂得其中厉害,屈尊去请毓骁。
毓骁提出除非太尉放了慕容黎,否则别想得到半个禁军;太尉敢怒不敢言,只能将慕容黎释放。
慕容黎来到太师府内,同太师、毓骁二人商量对策。三人商讨过后,决定先行召集遖宿各地调集当地兵马,联合禁军一起出发,以防太尉等人趁着禁军离国之后趁危作乱。
另一边,毓埥率领的大军遭到仅剩的粮草接连被炸,军内已无粮草可食,无奈之下毓埥趁乱派出使臣前往天权送出求援信。
太傅接到使臣求援信后,立刻禀报执明。执明早前已收到来自慕容黎的两封不行所以的信,执明将两封信对火相照,终于破解了信中所写。
慕容黎信中写明,万万不可出兵,如果太傅犹豫不决可以天降大雪为昭示等三点利弊为由,说服太傅不出兵。
执明依照慕容黎的建议,将信中的三点利弊告诉太傅,成功说服了太傅不出兵。太傅连连感慨执明有所长进,喜不自胜。天璇趁机落井下石,攻破宣城将毓埥围困,遖宿大军顿时陷入四面楚歌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