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晚些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点亮了门前的红灯笼,小贩们也纷纷摆上了自家崭新的花灯。
灯会开始了,街上的人渐渐多了。
小孩子提着喜爱的花灯在街上笑着闹着,互相追赶着,在人群里东窜西窜,而他们的父母就焦急地跟在他们后边追。
文人墨客们最喜爱的就是猜灯谜,斗诗等等了。
小贩们在花灯上设了字谜,今年还翻出来新花样,让那些才子们竞相对诗。
绘糖画的师傅今晚是忙活得乐呵呵的,不管是小孩子还是大人们,总喜欢买根糖画品尝。
今天街上的人一多,他的生意便红火了。
仍居家的妇女们虔诚地迎请紫姑,紫姑是司厕之神,妇女们把自己的心事向其诉说,或代自己未出嫁的女儿祈祷。
虽说上元节少不得迎紫姑,但大部分的妇女们还是早早做好了这事,结伴着出门游玩了。
今日是特例她们能够出门游玩,不然换做平日,她们可是因为这礼教,极少能出家门。
《大兴县志》曰:“元宵前后,赏灯夜饮,金吾梦池。民间击太平鼓,走百索,妇女结伴游行过津桥,曰:“走百病”。
上元之夜,妇女出游,她们成群结队来到正阳门,竞相去摸门上的饲订以求子。
登上南城门,走到大寺阁,常言道:爬爬城,不腰疼。
而后她们再结伴过桥,称作“走桥渡危”。
在人少些的地方散散步,说些私房话,唤作“走百病”。
就是平素不喜出门的老人们也都上街了,有传闻说每年这么一走可保佑青春常在,永不衰老。
新正节始过元宵,结队城头跑老猫,为乞一年百无病,艾香争把石人烧。
阿戟小心!
街上的人多,小孩子打闹着,却不小心撞到了阿竹。
阿竹没有防备,若非被阿戟及时拉住,便要跌倒了。
阿竹谢谢。
她站稳后,向阿戟道谢,而那撞到她的小孩也慌慌张张地道歉。
她只摆了摆手说没事,那小孩便又同小伙伴玩耍去了。
只是......
阿戟抓住她皓腕的手,似乎并没有要松开的意思。
她抬头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他的手,没有说话。
但阿戟是明白了她的意思。
只是他仍旧没有松开。
阿戟街上人多,当心会走散。
他为自己不松手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
阿竹听罢,便没有再说什么,二人继续逛着灯会。
只是她想啊,他就这么抓着她手腕,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劫持呢?
---分割线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传统民俗文化,有的在正月十五日,但多在正月十六日进行。
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午夜,始归。
德州妇女会登上南城门,走到大寺阁,俗谚:“爬爬城,不腰疼。”
黄县(今龙口市)妇女走百病必须过西关的月牙桥。
莒县农村男女老少这天都要到野外走一走,谓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常在,永不衰老。
---
新正节始过元宵,结队城头跑老猫,为乞一年百无病,艾香争把石人烧。”——《潍县竹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