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云密布的天空下,前线传来的战报一封比一封沉重,接二连三的败绩让整座京都都陷入了压抑的氛围中。
街道上的行人神色凝重,茶馆里也不再有往日的喧嚣谈笑,取而代之的是压低声音的议论和叹息。
朝堂之上更是暗流涌动,那些奸佞之臣借着战乱为非作歹,苛捐杂税如同潮水般涌向民间。
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只能在背地里咬牙切齿,更有甚者开始悄悄流传着不详的预言——“这怕是要出亡国之君了啊。”
……
金碧辉煌的天子殿内,那位素来以贤明著称的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眉宇间带着几分疲惫。
皇帝他抬眼扫过殿下的群臣,沉声道:“诸位爱卿,如今局势紧迫,可有良策?”
一时间,众大臣的反应各异,有的是沉默观望故作犹豫的人,但也不乏提出对策的良臣。
至此死地而后生,有谋臣慷慨激昂地主张出兵迎战:“陛下!唯有决一死战方能守住江山!”
也有谋臣习惯了保守避让,小心翼翼地提议求和:“万岁啊……或许暂避锋芒才是上策……”
琉璃瓦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金銮殿内檀香袅袅。
张太尉跨前一步,花白的长髯因激动而微颤:“陛下,我军虽是连战连败,但这时却正是收复失地的良机,我军只是缺一场胜利来鼓舞人心罢了。”
太尉已经年迈,他很艰难地用双手捧着奏折,指节却已经因用力而发白了。
“糊涂,”李丞相猛地将笏板重重拍在案上,“将士鏖战数月已呈疲态,我们已经败了很多场了,再打恐有不测。”
李丞相转身向龙椅上的皇帝躬身,眼中满是焦虑:“陛下,当务之急是避战啊!不战的话我们还可以保住不败的地位,和谈之后休养生息数载再收复失地也不迟啊。”
“什么!你说我军已经败了很多场了?丞相,你是在后方摇动摇军心民心吗?”张太尉直接对上了与自己针锋相对的丞相。
李丞相面不改色,也用这人先前的话回击了过去:“太尉还说了我军连战连败,怎么,太尉就断定我军逢战必败?”
“丞相你!”张太尉厉声道。
李丞相知道是自己占了上风,这才收敛了一下:“是非曲直,朝廷自有公议。”
先前的几位谋臣之言不足以搅动着大殿内的静水,但有了两位位高权重的大臣的表态,大殿内顿时议论声四起,有人附和主战,有人支持议和。
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眉头紧蹙,手中的茶盏升起缕缕热气,他的目光在众臣间游移,似乎在权衡利弊。
“肃静!”冯家的少年将军突然拔剑出鞘,铿然一声震得众人噤声。
冯少将军单膝跪地,声音铿锵:“为将者,当以马革裹尸为荣!若此时议和,国威何存?”
皇帝轻轻放下茶盏,站起身来,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他明黄龙袍上投下斑驳光影,他缓缓踱步至出自冯家的少年将军面前,嘴角浮现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