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弄的,书怎么还倒了?”郭先生见着小鱼儿慌乱的举动,回想着那片放置的书籍,心中大概猜出一二了,可面上还是不动声色,“伤着了吗?”
小鱼儿将书本一一拾起,有些慌张地说道:“我没事爸爸。”
郭先生察觉到他脸上的殷红太盛,便露出玩味的笑容,问道:“听你姐姐说,你有些发烧了,怎么不好好休息,来书房干什么啊?”
“啊!”小鱼儿面露赦然,嗫嚅道:“爸爸,我现在没事了,就是……就是有些无聊,所以……所以来书房找一本书,想消磨时间。”
“那看了什么书啊?”郭先生走到书桌旁,端坐在太师椅上。
“啊……”小鱼儿有些尴尬,后猛然瞟见了一本书,连忙抽了出来,高举着,“就是这本《西厢记》。”
郭先生抬眼一瞧,看出了他眼中的小得意,便笑道:“可有什么感悟啊?”
小鱼儿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凤眼中有碎星闪过,“最大的感悟便是,贾老太太的评价极为正确啊!”
“怎么又扯到红楼里了?”郭先生面露温色。
小鱼儿从书架后,走了出来,诉说着自己的想法,“红楼中有一段是贾老太太说戏文。间接佐证了《西厢记》这本书的胡扯。”
郭先生细细听着,用眼神意识他继续。
“我这段时间,一直在看马先生给我推荐的红楼。贾府老太太对《西厢记》此类戏文的批语,对比这《西厢记》倒是十分在理的。”
“这类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一些才子佳人的故事。而且有刻意诋毁人家女儿之嫌。”
“一开头便是一位小姐,出生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的女儿家必定是如珠如宝的疼爱。”
“这小姐一定是个通文知理的佳人。”
“只一见着一个清俊的男人,便什么礼义廉耻,家族父母都不顾了,一心只要跟着这个男人。”
“可是,若是细想这知书识礼的小姐,怎会不知这奔者为妾,聘者为妻的道理呢?”
“如此想来又怎能称为佳人呢?这不是编书人的人,自己掌了自己的嘴。”
郭先生听着这段也觉着在理,便放松了下来,继续听他漫谈。
“后来贾老太太又依着自家的例子来说。”
“这出生于尚书之家,宰相之府的望族,即使是告老还乡,也是要要保留着礼仪的。”
“身边跟着一两个婆子,簇拥着四八个丫头才是该有的规矩。怎么这小姐一出行,这身边只有一个丫头跟着呢?”
“就是他们那样的中等之家,也是要一个婆子四个丫头的规格,才较为合理的。”
“可见着编书人不会是出于望族的,连一些个基本的规矩都不懂。”
“这人,要不就是对豪门望族心存妒意,故意诋毁人家女儿家。要不就是想效仿书中的情节,自己能遇着一位小姐,好能一举攀上望族。”
“这样想来,全不过是自己狭意的意淫罢了。”
郭先生闻言,笑道:“这也就是流传民间的小故事,自然是经不起推敲的。”
“可是,这样的故事却极为受欢迎,有喜欢的人,自然才能流传下来。有时只是得一个乐罢了。”
“所以,你心中不喜欢《西厢记》吗?”
话唠作者红楼中双玉二人,坐在花朵累累的树下,伴着随风飘落的落英共读一本西厢,这样的光景想想边觉着十分美好(✪▽✪)小貔貅和老父亲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意境美景了,不过共谈一番,也算作一件没事啊!
话唠作者那一段吐槽“才子佳人”的故事,大致来自于红楼,有一些我给改了,但意思不变。其实,以我们现在的角度想一想,还是有道理的吧!
话唠作者在古时,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儿,而是结两姓之好,其中有着各种利益的考量,盘根错节,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更不会出现深宅中的大家小姐接触到外男,甚至跟人跑了的情况,这样多数是一些不得志的书生的白日梦产物吧!个人浅见,一笑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