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中午午休过后,王芝兰和四位大臣会一同聚集书房,共同批阅奏折,小皇帝也会跟随。
刘徽先生,为什么这么多人的奏折都会写这么多没有用的话啊!
小皇帝趴在桌子上,气哄哄的看着自家师傅手中一个又一个的请安折子。
真是过分,没事也要写折子,还这么多,这也就罢了,居然还有那么多讲述风土人情的,连治下婚礼多盛大都要写。
这能是什么原因呢,反正自古以来便是这样的。
一旁的诸位大臣都竖起了耳朵,准备好好听听这位年轻帝师会怎样解答问题。
他们都感觉到了,刘徽越来越有皇帝的眼界了,也越来越有气度了。
有人远隔千里,送来了一个香瓜,想来是看小皇帝年龄小喜欢这种稀罕东西,却不成想,小皇帝感叹的说了一句,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因为送这些东西丧了命。
这是一个圣明之君都不一定会说出的话,但六岁的小皇帝却说了出来。
这明显是老师教的好啊!
王芝兰也没有让他们失望。
王芝兰陛下,你觉得这些都是废话吗?
刘徽嗯!
王芝兰那,你认为什么才是有用的话呢?
刘徽嗯……灾祸,改革……
王芝兰是啊!
王芝兰这些都很有用。
王芝兰但这些奏折都是地方送上来的,他们的职责是让百姓生活安定幸福。
王芝兰而改革一向是朝中众臣提出的,他们少有能提出改革的,因为他们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百姓生活上。
王芝兰陛下刚刚也有说过,还有灾祸也很重要。
王芝兰但现在没人说有灾祸,反而送来了一张张请安的折子,这不正是说明,百姓安定,生活富足吗?
王芝兰这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啊!
小刘徽恍然大悟,其他偷听的大臣也如遭重击,原来如此,这些拍马屁的话就是天下富足的最好证明啊!
就连极其厌恶的溜须拍马的投机分子也变得可爱了起来呢!
——————
就这样,王芝兰一步步赢得了五分之四的官员的支持与信赖,王芝兰在朝堂之上越发如鱼得水。
而在繁忙的背后,独自坐在自己书房案台上的王芝兰静静地看着烛光,却感到一阵阵的寂寞。
在这个京城里,她只有一个人。
没有能够敞开心扉交谈的人,一个也没有。
徒弟不是因为自己喜爱而收的,朋友不是因为性情相合,地位不是心中所求。
突如其来的,对周生辰的思念如潮水一般涌来,她真的很想见到他。
也不知远在西州的他,可也挂念自己。
这般想着,却听见轻轻的开门声,一听细细轻轻的脚步声,王芝兰便知道,是新收的小徒弟崔时宜。
她是她正儿八经,记载族谱上的弟子,也会是这个国家未来的皇后。
王芝兰宜卿来了。
崔时宜拜了王芝兰为师以后,王芝兰便给崔时宜拟了爱称,也方便自己叫。
况且崔时宜太过柔弱,许是因为口不能言,所以心思也格外敏感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