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说道:“这些无上甚深微妙之法,听起来很神奇很玄妙,如果开始的时候你就跟我说这些,我是无法接受的,我一定认为它是迷信的言论,我一定不会拜你为师,我也一定不会跟你学习修行了。”
律严说道:“现在你能接受它们,认为它们不是迷信言论了么?”
桃花说道:“是的,正是如此。”
律严说道:“为什么呢?”
桃花说道:“因为一切法不可思议,面对一切法之时,不可急下定论说它好或者说它不好。”
律严说道:“为什么呢?”
桃花说道:“因为一切法需要我们印证,就算我们印证不了,也不要随意否认它。”
律严说道:“为什么呢?”
桃花说道:“我们印证不了,或许是我们修为不够,所以不能随意否认一切法。”
律严说道:“很好很好,正是如此,当初我开始收你为徒之时,我不敢与你说无上甚深微妙之法,就是怕你误解,就是怕你接受不了。如今告诉你这些,就是因为你道基坚固,心智成熟的缘故。如今你能接受它们,我非常高兴。”
桃花说道:“请师父为我详说五种根本力。”
律严说道:“很好很好,为师现在就为你详说五种根本力。
“第一种神力是指信力,信力就是完全的信任,百分之百的相信而产生的力。信力不可思议,俗话说‘信则有,不信则无’,这是大众对信力的普遍认识。信力的魅力在于某事某物它本来是没有的或者本来是虚幻的,由于你相信它是真的,总有一天它会真实地出现在你的眼前。
“第二种神力是指愿力,愿力就是因为强烈的愿望而产生的力。愿力同样不可思议,例如某妇女成亲几年不能生育,于是某天到寺院里拜佛并发愿求子,此后不久,此妇女果然生育一子,此女以为是佛的功德,实际上这事与佛无关,而是她自身愿力成就的缘故。如果此事与佛有关,那么佛在何处,如果一定要说与佛有关,那只能说,自性是真佛,佛在自心中。
“第三种神力是指行动力,也可以说是执行力,也可以说是实践力,这种力可以因事物的运行而产生的力,也可以由某种活动而产生的间接因果力,它是一种推动事物运动的力。这种力很容易理解,比如你要喝茶,那你就要自己动手,你如果不动,茶水不会自己跑到你的嘴里。比如某人抢劫杀人了,他的行为创造了恶因,他的恶因会产生一种间接因果力,这种因果力直到他偿命之后才会消失。当然了,善因也会产生因果力,不同的是,恶因有恶果,善因有善果。
“第四种神力是指业力,这种力就是因为某种习惯而产生的惯性力。惯性力不可思议,它表现在外的是一种运动状态,它表现在内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如果某物不受任何外力作用,那么它会永远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如果某人的思想一点变化都没有,那么他的精神状态永远不变。业力的魅力就是,由于它的存在,我们才能保持一种自己认为的幸福的美好的生活状态,这一切我们称之为善业。当然了,如果我们行为不规范,行为不端正,或者我们的思想不健康,没有爱心,没有正义感,那么我们会造种种恶业,我们的生活会充满灾难和不幸,我们的生活会一团糟。
“第五种神力是功德力,这种力是因为做善事而获得反馈的一种神力。功德之力一样不可思议,一个人他做的善事越多,获得反馈的神力就越强,神力越强做事也就越顺。这里说的善事不仅仅是表面看到的善行,它还包括了善心善言,总的来说,我所说的善事它包括善心善言和善行。这些反馈回来的功德之力,在称呼上也略有不同,有时候它是祝福之力,有时候它是敬仰之力,有时候是信力,有时候是愿力等等。”
桃花说道:“师父能否多多举例?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弟子多多感受一下这些神通之力。”
律严说道:“我跟你说几个真实的故事,第一个是关于盲女的故事。
“有一妇女,双目失明,她有信心,相信佛陀能治其眼病,某日,此女于千里之外朝拜灵山,她发愿归依佛陀,并跪求佛陀为她治眼病,她跪下不久,就感觉到佛陀给她送药,她拿了药并按照要求立即用药,这样很快地,她的眼病就好了,她的眼睛看到了光明,她还看到了佛陀。事后,佛陀告诉身边的人,事实上,当时佛陀正在灵山说法,他没有离开过灵山,他也没有给盲女治眼病,盲女的眼病是自己好了,那是肓女自己信力和愿力成就的缘故。所以说,信力愿力不可思议。
“我要说的笫二个故事,是关于两位高僧的故事。
“浩浩星空,有一小国,名九州国,此国民众常称西部高僧为活佛。某日,中部高僧到西部拜访活佛,当时活佛正在理发,高僧请求活佛送其发作为记念,活佛同意,并用头发作为礼物送给高僧,高僧欢喜,并用礼盒装好头发。高僧回到中部之时,他打开礼盒一看,发现盒中原来普通的头发全部变成晶莹剔透的如玉般的舍利。有好事者,人称记者,此事传开之后,记者询问活佛,活佛是否用过法力?活佛回答的是,本无法力,何曾为用。记者再问,普通头发为何变成舍利?活佛回答,那是某高僧信力愿力和功德力成就的缘故。所以说信力愿力和功德力不可思议。
“我要说的第三个故事,就是关于孝道的故事。
“某国有孝子,名为孝庭,其母得病,病愈之初常说,她很想吃竹笋。由于某种原因,某国九月是不能生长竹笋的,然而当时正是九月。孝庭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他独自一人进山找竹笋,他在竹林中找了一天,一根竹笋他都找不到,于是他发誓,不得竹笋,誓不回家。晚上,他没有回家,他在竹林里睡着了,第二天早上,奇迹发生了,当他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身边到处是竹笋。此事传开之后,某国民众评论此事,说是孝庭孝感动天,有天人相助故而出笋。我说此事,就是孝庭自身信力、愿力、行力、业力和功德力成就的缘故。所以说,信力、愿力、行力、业力和功德力不可思议。”
律严停了一下,他又说道:“桃花,我说了这么多,你听了之后有何感想?”
桃花说道:“弟子有些不明,这些人有部分人是普通人,他们怎么能运用这些神通力,真的不可思议,让人费解。”
律严说道:“佛门有八万四千法门,道家有三千大道,你怎么说他们是普通人,而不说他们是修行者?”
桃花说道:“因为我看不出盲女是修行者,也看不出孝庭是修行者,他们都是修行者么?”
律严说道:“他们都是修行者。”
桃花说道:“何以见得?”
律严说道:“盲女经常礼拜佛陀,她修的是虔诚之道,孝庭孝顺父母,他修的是孝道。”
桃花赞叹:“奇哉!妙哉!善哉!弟子心中略有所悟。”
律严说道:“既有所悟,应有所得,所得何物?”
桃花说道:“修行者当有信心,当有心愿,当有行动,一心不变,行动不止,形成善业,成就功德,于是心动,无能化有,幻可成真。”
律严笑道:“正是,正是,若能如此,专心修行,深心不变,不退道心,智慧圆满之日也不会远。”
桃花说道:“谢谢师父,传道受业解惑。”
律严说道:“你还有什么问题?要是没有我就走了。”
桃花说道:“智慧圆满是何意?”
律严说道:“不可说也。”
桃花说道:“为何不可说?”
律严说道:“语言是不圆满的,用一个不圆满的东西去表达圆满的境界,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它是不可说的。”
桃花说道:“那我如何理解它。”
律严说道:“随缘吧,因缘俱足,自我感悟。”
桃花说道:“弟子明白。”
律严说道:“还有问题么?”
桃花说道:“弟子每每想到,师父以前说法,多少有些矛盾之处,有时候很难自圆其说,这是为何?”
律严说道:“一切法刹那间生生灭灭,不可思议,前期为真,后期为幻,或者前期为幻,后期为真,或者阴阳互换,走向反面。也就是说,一切法在变化过程中多少会带些矛盾性,而语言作为描述一切法的工具,在描述之时,也会相应的体现出一些矛盾,同时语言本身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有时候它无法表达所述对象的真实面貌,于是有勉强表达之说,我们称为权方便说。”
桃花说道:“这些矛盾在现实中多么?”
律严说道:“很多。”
桃花说道:“何以见得?”
律严说道:“我常游历各种世界,某世界中,男女交往,自由开放,今日相处,其乐融融,明日分手,反目成仇,这种情情,时有发生。我因好奇,问当事者,男女相处,可有真爱?当事人答,真爱曾有。我又问他,既有真爱,如何成仇?他又答我,今有矛盾,所以成仇。我与他说,如此情况,以前相爱,定是假爱。他又答我,以前相爱,真爱非假。今问桃花,有何感想?”
桃花说道:“其中之爱,带有目的,不达目的,其爱必变,若达目的,其爱也变,有因之爱,其因若变,其爱必变,虽有真爱,其爱也变,今日真爱,明日为假,如此而已。”
律严说道:“以我所见,所谓真爱,语言之误,权方便说,自欺欺人,如此而已。”
桃花说道:“真爱之说,语言之误,权方便说,如此见解,我真不懂。”
律严笑道:“所谓真爱,不如我说,互相占有,互相利用,互相玩弄,如此而已。”
桃花说道:“如此说来,世间真爱,皆为虚妄。”
律严说道:“夫妻之爱,白头到老,终生不变,是为真爱。父母子女,互相照顾,一生不变,是为真爱。兄弟姐妹,互相扶持,一生不变,是为真爱。亲戚朋友,互相帮助,一生不变,是为真爱。邻里同行,互相帮助,一生不变,是为真爱。路人有难,量力相助,一生不变,是为真爱。世间真爱,虽然不多,还是有的。”
桃花说道:“如此说来,所谓真爱,互相关心,一生不变。”
律严说道:“正是如此,爱若有变,不是真爱。”
桃花说道:“世间真爱,实在难得。”
律严说道:“对于修行者,世间之爱,不论真假,都不要执着,更不必强求。”
桃花说道:“弟子明白。”
律严说道:“还有什么问题么?”
桃花说道:“暂时没有什么问题。”
律严说道:“那我走了,你要多多努力。”
桃花说道:“弟子恭送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