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刺史行至驾前,稽首三拜,谓秦王曰:“秦王殿下,下官王晞特来相迎!”
秦王答礼,喜而谓之曰:“王刺史有心,请为本王引路!”
王刺史许之,遂为之引路,入州衙,以美食进之,请其居于永春堂。
当夜子时三刻,王晞及夫人着夜行衣,翻墙上屋,见永春堂四周有虎贲士三百人。
堂门前立一老将,身长七尺余,五十余岁,长须花白,彪腹狼腰,掌中一柄虎头露陌刀,长九尺余,重一百五十斤!
待过丑时,虎贲士多有倦容,王晞遂与夫人跃下房檐,直冲堂门。
虎贲士见状,大惊,急持刀、枪,围其而击之。
王晞持剑迎战,连斩数十人,冲出重围,欲破堂门。
那老将怒目圆睁,挺刀截击,战三十个回合,胜负不分。
却不知,此人乃安南将军、人复县侯张云烈是也!
李夫人见状,怒杀十余人,与夫君相聚,共斗那张云烈。
斗无二十个回合,王晞谓妻曰:“莫纠缠,正事急!”
李夫人急速脱身,遂杀至堂门前,破门而入,见秦王欲逃,急取匕首,掷向秦王。
秦王无处可避,只得以臂挡之,击飞匕首,却不慎为其刺出血,当即惊诧不已。
及李夫人出堂门,见夫君身中数十刀,倒地,几欲死,遂持剑击退众虎贲,抱夫君而跃,欲上屋逃遁。
那张云烈见状,急持铁胎弓,搭箭而射之,竟透二人之身。
李夫人翻身坠地,谓夫君曰:“夫君,正事已成,死无憾矣!”言毕而亡,年止十九岁。
王晞大喜,望月而吼曰:“煌儿,莫怨为父心狠,独留汝于世间。为父无能,先行一步,只愿我儿太平安乐!”言讫而亡,年仅二十岁。
左右虎贲急入堂内,见秦王中毒,急令军医治之,然为时已晚,秦王面黑,气绝而亡,时年三十三岁。
魏帝闻之,怒而吐血,卧于龙塌,先遣人厚葬秦王,另立其世子司马仁邕为秦王兼督信、梁、金、罗等州大使,专巡西南,纠察反恶。又将王宅十余奴仆流放瓜州,罚信州数百官员三年俸禄。后将刺客王晞、李婳二人之尸晒于信州州衙门前十日,弃之于城外野狼谷。
谷中虽有恶狼百余,却无一食其肉、撕其衣。
因王晞弟王祯任魏官前,假称自己为信州建平郡人,故未获罪。
二月二十五日夜子时,王祯雇十余死士,暗取兄、嫂尸,运至人复县平安村外,葬之于村东明溪处。
时王松于村中闻此事,急抱王煌至墓处,对之稽首三拜,泣而谓王祯曰:“王公,此乃主人遗子,名煌,如何安置?”
王祯轻抚侄儿,少时答曰:“我闻本县之南有一山,高有千仞,名曰玉龙山。山上有一道观,名曰玉清观。观内有二名士,皆前朝大臣。一人乃济阴人薛道济,本为魏国太保、大将军、济阴郡王、开府仪同三司,有万夫不挡之勇,道号泰宁山人。第二人乃豫章人孟懿,本为楚国相国、司空、豫章郡王、开府仪同三司,有神鬼莫测之机,道号灵机散人。此二人本为密友,后因厌世事,归隐于此。莫如将此子托付于此二人,拜师学艺,日后报仇,可否?”
王松闻言,谓之曰:“妙哉!”
二人遂携王煌至玉龙山玉清观。
方至,观门自开,有二人笑面出迎。
一人身长八尺,四十余岁,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腰悬宝剑,身穿道袍,坦荡荡七分英气,想必定是泰宁山人薛道济。
一人身长七尺,五十余岁,相貌儒雅,松形鹤骨,手执拂尘,身穿道袍,飘飘然八分仙气,看来必是灵机散人孟懿。
二王尚未开口,二人便行至王煌前,对之稽首三拜。
王祯不解,问之曰:“二位先生,何故如此?”
孟懿微喜,答曰:“天机不可泄露!”
王祯遂不复问,谓孟懿曰:“先生,我欲使小侄拜二位先生为师,不知二位先生意下如何?”
薛道济闻言,拍手大喜,问之曰:“妙哉!妙哉!敢问阁下,此子可有名字?”
王祯答曰:“姓王名煌,暂且无字,请先生赐之!”
薛道济观王煌数弹指,谓王祯曰:“贫道见此子眉宇间一股英气,将来必然翻江倒海,大有作为。依贫道看,这‘英龙’二字为最佳!”
王祯作揖答曰:“多谢先生!”遂放王煌至二先生前,使之跪,拜师。
不料,这王英龙虽是出世不满一月,却可听明白成人之话,当即向二人稽首拜师。
故,薛道济为之武师,孟懿为之文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