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云烈见状,知不可胜,亦不可入城,乃引余之六千兵东逃。
这王英龙见魏兵弃城而逃,遂独纵火龙驹东追,又斩千余魏兵。
不半时辰,蓝家八杰及四千余民奔至城东三十里,追及魏兵,见王英龙持戟纵马,独自驱赶五千魏兵,民皆下拜,谓之曰:“真乃天神也!”
那张云烈见王英龙独追不舍,乃令二十员将军殿后,拦击王煌。
这王英龙已斩二千余兵,如今已然气力不佳,如何敌得过这二十员将军?
蓝骠见王英龙战力将竭,便同七弟齐出,迎战那二十员将军。
这二十八人兵刃斗兵刃,战马斗战马,足战三十个回合,魏十三员将坠马而亡,余者皆逃。
此番战,魏兵阵亡一万五千七百余,黎民阵亡一千八百余。
少时,王英龙见魏兵已无踪影,乃转马回信州,州民数千立于道侧,以箪食壶浆迎王英龙等入城。
待王英龙至州衙,见州衙极华丽,如小皇宫般,遂请蓝家八杰领民搜州衙,得金三千斤,银二万三千斤,麦十一万石,稻十四万石,粟十七万石。
王英龙取二千五百斤金、一万五千斤银、麦七万石、稻十万石、粟十二万石,均分于信州四郡十八县一十四万贫民。
翌日卯时四刻,王英龙于竹简上刻字为信,令信使杜彪纵良马前往人复县平安村,将此信置于村北山下红石上。
辰时,王英龙择民兵之精壮,选千余人为兵,又自任信州刺史职,张榜安民,榜曰:“我是王英龙,自主信州城。张榜立规矩,安民享太平。一,免赋税,违者斩!二,免纳粮,违者斩!三,免扰民,违者斩!”
信州之民见王英龙如此爱民,便尊称之为王公。王英龙辞曰:“我尚年幼,并无德才,岂能受得此尊称?”州民乃称王英龙为小王公。
巳时,张馨登北山采玉蕈、香蕈等物,下山归家时,坐于红石上休息,摸得一竹简,展开摸之,知其上有字曰:“卿卿娘子,见简如晤。相别几日,汝可安康?我已攻取信州,将金银麦稻多分于民,如今民安而军正,欲请娘子至州衙同聚,不再受离别之苦。愿汝常乐,速赐回音。”摸毕,即持竹简归村,亲书一信,使村中快步者李业送至州衙。
午时,楚国八百里加急快马使韩敏至城中,传楚国女皇御诏,诏曰:“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司马昏君,擢发难数,朕闻民苦,忧不欲食。卿举义兵反魏,欲灭昏君,赫赫之功,实属难得。今降楚国,忠心可鉴。今以故南宋国官职封王祯为广武将军、西中郎将,赐爵新浦县伯,封其侄王煌为骑都尉,赐爵汉丰县男。其余官员,皆晋一级。望卿等力守巴东,莫与魏战,朕调强兵,助卿伐魏。”
这南楚国女皇本姓冯,名妙容,原为天嘉帝欧阳蒨皇后。因天嘉帝于二年前驾崩,太子欧阳伯宗年幼无知,故冯太后于众臣推举下称帝,改元光大,换姓欧阳,仍名妙容。
女皇自登基以来,广纳善言,多施德政,注重农桑,兴修水利,致使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国势强盛,远胜大汉,后数千年有大同天国龙羽君称之为“光大之治”。
楚民皆将女皇比做汉文帝、汉景帝,谓女皇为“女中文景”。
小王公王英龙接诏后,亲书一表,将王祯遇害、攻取信州之事尽书表内,请快马使送至楚都,上奉女皇。
当夜子时,李业奔至信州州衙,谓守门之兵曰:“请军爷速禀王使君,有张夫人书信至此!”
兵士连温闻之,急入衙内,至安春堂,将此事报于小王公王英龙。
小王公闻言,急翻身下塌,来不及穿履袜,速奔出衙门,夺李业手中之信,拆而视之,见其信曰:“卿卿郎君,见字如晤。家中尚好,无须忧虑。郎君虽取信州,却绝不可大意。四郡未定,当劝降之。邻州魏将,闻失信州,亦将来争夺。郎君可自募民兵,抵御魏寇。妾为君妻,终身不变。待得太平,民安国泰,自当相聚,携手百年。”
待阅毕,小王公仰视明月,感慨曰:“有此良妻,何忧之有?”言毕,令人备酒菜于迎春堂,请李业食之。
李业食毕,安息一夜,方才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