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的想法,老师是我们的主课老师,可是父母才是我们的第1任教师。
在我们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在父母的肚子里,他们说的话还是吃的东西,都一一的回味着,传输到自己的脑海中,就像书页一样从他们的身上汲取知识,性格情绪。
可能有些人觉得都没有出生,怎么会感受到人的情绪,没当一回事,可是其实不然,虽然他们没有出生,可不代表他们本身的记忆力不会记住。
其实在他们没有出生的时候,在肚子里的时间汲取了他们所得到的知识,就像记忆卡一样存储在脑海中,随着出生后一点点的接触尝试,然后慢慢的扩散,才有了这些。
班主任抱着书本,在同学们的注视下走上了讲台,把书本放在讲桌上,扫视了一下同学,开始说话。
“今天是一年级开学第1天,我相信同学们对我已经有多了解了。”
老师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让本来就支持有些没有怎么积累的同学,一脸懵逼,,感觉好像天马行空般的运行。
讲台上的曾老师,其实对同学们来说,陌生和不陌生都只在一瞬间,因为你说陌生的话,其实他教过自己的,因为当时教的只是其他代课,并不是主科。
因为他本来就是一年级的班主任,但是一年级就读了二年级,二年级就读了,三年级,依次循环,他就这样顺其自然的成为了自己的班主任。
当然幼儿园没读,也有其他已经差不多到了上学的年纪的小孩,被家长送来,在家调皮还不如来学校调皮,还能教授一点知识,也算是两全其美。
“我姓曾,你们叫我曾老师就行了。”
,本来不想再介绍了,因为差不多都已经认识自己了,但因为班级上也来了一些新同学,所以还是介绍了一下。
最后也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同学们都是懵懵懂懂的看着,有的无关紧要,无所谓,反正老师叫什么,对自己来说,根本毫无意义。
自己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只要能够把自己教会教好,那就是好老师,教不会教不好就是他的责任。
说了一些话,就叫几个同学一起去搬新书,来发给同学们,还有本子。
毕竟第1天上学差不多都是发书打扫一下卫生或者讲一下注意事项和安全这些,其他的都是第2天的事情。
放假那么长的时间,虽然学校没有人在,可是毕竟是围绕着四面环山的地方,总归会有垃圾,所以打扫一下,也比较让人焕然一新。
再就是,同学们都是在这个大环境里成长学习的,所以学习是首要任务,但是有一个好的环境也是重要因素。
同学们都老老实实的听老师的安排,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即使不想做。
好像大部分同学都是比较听话的,除了小部分同学在那里像打酱油,东逛西逛。
班上总会有那么些人,比较调皮,而且特别一点,那么的引人注目,总是搞笑的对象。
曾老师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对待同学也比较耐心,在依依心里除了他,就是田老师了,也算是小学时,对自己最不错的人。
因为长大后才会发现,他们真的比自己以后的老师好太多了。
但是自己却不能用小时候的处理方式去处理,长大后发生的一样的事情,虽然一样,但性质和本质的区别,始终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