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渐渐摸清了夏之光的工作习惯,知道他对每一个细节都要求极致,
从面料的触感——要亲手触摸上百种面料,分辨丝滑与粗糙、柔软与挺括,
到色彩的搭配——为了一个色调的和谐,能在色卡前站一下午,对比不同光线、不同材质呈现的效果,
再到剪裁的线条——哪怕0.1厘米的偏差,都会要求重新来过。
她像海绵吸水,疯狂汲取着这些专业知识,原本混沌的设计认知,逐渐变得清晰锐利。
有一次,工作室接到一个高端定制礼服的项目,客户是知名艺人。
夏之光带着陆婴宁一起参与,从设计初稿开始,反复修改。
陆婴宁负责收集资料、辅助画图,她小心翼翼地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在裙摆处融入客户成名作的元素,用暗纹的方式呈现,既低调又有纪念意义。
没想到夏之光认真听了,放下手中的笔,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思考了一会儿说。
夏之光“可以试试这种风格融合,你去做个初步方案。”
陆婴宁又惊又喜,心脏在胸腔里欢快跳动,觉得自己的努力被看到了,像深埋的种子终于等到破土的契机。
她熬夜做出方案,画图纸时,铅笔在纸上滑动的轨迹,都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选面料时,指尖触摸每一种材质,都像在触摸梦想的形状。
第二天交给夏之光时,手心都在冒汗,纸张被汗水浸得微微发皱。
夏之光看着方案,眉头先是皱起,陆婴宁的心瞬间提到嗓子眼,仿佛等待判决的犯人。
随后夏之光说。
夏之光“有些地方还能优化,不过思路不错,继续完善。”
陆婴宁忙不迭地答应,心里却甜甜的,觉得自己的努力被看到了,那些熬夜的疲惫,瞬间化作继续前行的动力。
她回去后,又泡在工作室,查资料、改图纸、和面料供应商沟通,像上了发条的人偶,不知疲倦。
在这个过程中,陆婴宁发现夏之光虽然表面苛刻,但对设计是真的热爱,纯粹到近乎虔诚。
他会为了一个完美的褶皱效果,亲自去面料市场挑选,在堆积如山的面料堆里翻找,不顾灰尘沾满西装,
会为了一个独特的剪裁,研究好几天的结构力学,笔记本上画满各种公式和示意图,
会在客户提出不合理要求时,据理力争,哪怕得罪人,也要守护设计的纯粹。
陆婴宁被这种热爱感染,也更加投入地工作,心底那团关于设计的火,越烧越旺。
而夏之光也慢慢注意到,这个内向的小助理,有着超出常人的耐心和细致。
很多他没注意到的小细节,比如客户资料里隐藏的特殊喜好、设计稿边角的磨损,陆婴宁都会默默处理好。
而且她对设计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那些看似稚嫩的想法,偶尔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像暗夜流星,虽短暂却耀眼,让他的设计思路也为之一新。
--------------------------------------------------------------------------------------------------------------------------------------------------
